戰略既定,接下來便是執行。林小風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樓下熙攘的街道,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資本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劈山開路,用不好則會傷及自身。他沒有被初步的成功沖昏頭腦,反而更加冷靜。
他并沒有立刻開始與所有示好的投資機構接觸。那樣不僅會耗費大量精力,疲于應付,更容易在各方給出的優厚條件和不同說辭中迷失方向,模糊了初心。他讓李默將之前記錄的投資方信息整理成詳盡的資料庫,并據此進行了第一輪嚴謹的初步篩選。
篩選標準早已在他心中明確,白紙黑字,寫在了會議室的白板上:
認同理念:投資方是否真正理解并認同“心懷山海,立足市經”的品牌哲學內核?他們是欣賞這份將飲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追求,還是僅僅看重門店流水和短期財務回報?理念的同頻是合作的基礎。
資源匹配:除了提供資金,投資方能否在“山海”亟待加強的領域,如上游供應鏈的深度優化、專業化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國際標準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甚至是促進與國際頂尖餐飲機構的交流學習等方面,提供實實在在的戰略性資源支持?
合作姿態:是否愿意尊重并接受林小風堅持的“品牌控股、核心直營”這一不可動搖的原則?他們過往的投資案例中,是否有過與創始人團隊長期并肩作戰、良性互動的先例,而非急于介入運營甚至更換團隊?
長期耐心:是否具備真正的長期投資耐心,不追求三五年內的快速退出,不施加苛刻的業績對賭壓力,能夠陪伴品牌經歷必要的成長周期,共同面對可能出現的波動?
這把“尺子”量下去,大部分純粹追求財務回報、風格激進、希望快速包裝上市套現的投資機構被果斷地排除在外。篩選后留下的名單上,只剩下寥寥數家:有的是本身在食品農業或零售領域有深厚產業背景,真心看好消費升級趨勢和餐飲賽道長期價值的產業資本;有的是業內以注重長期價值投資、善于與創始人共同成長而著稱的穩健型基金;還有一兩家是希望借助“山海”這個新興文化品牌來豐富其線下生態布局的互聯網巨頭。
林小風審慎地從中選擇了三家最具代表性的機構,讓李默逐一安排了初步的視頻會議。他要把這次融資,變成一次深度的理念溝通和雙向選擇。
會議過程,遠不止是商業談判,更像是一場場深入的理念碰撞和雙向審視。屏幕前,林小風穿著簡潔的深色襯衫,神情沉穩。他毫不避諱地闡述自己對“山海”未來的構想——不是一個追求門店數量的快餐帝國,而是一個有溫度、有內涵、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化品牌。他強調了品質是不可逾越的底線,文化是品牌的靈魂,初心是發展的指南針,同時也清晰地劃出了自己的合作底線。他展現出的遠超年齡的清晰思路、堅定信念以及對餐飲行業縱深的理解,讓幾位見多識廣的投資人暗自點頭贊許。
當然,投資人也基于其專業判斷,提出了尖銳而關鍵的關切:如何在擴張過程中確保每一家門店的品質如一,避免“品控魔咒”?如何將您林小風師傅個人的高超技藝,轉化為穩定、可復制的標準化運營體系?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市場增長的天花板究竟在哪里?面對可能出現的激烈競爭,核心壁壘是什么?
林小風對此一一坦誠作答。他不回避挑戰,詳細解釋了通過中央廚房標準化與核心廚師團隊個性化相結合來解決品控與復制難題的思路,分享了基于用戶深度運營的盈利模型,也客觀分析了市場容量和潛在風險。他沒有描繪不切實際的宏偉藍圖,反而更注重提示風險,強調夯實基礎、一步一個腳印的重要性。這種務實、真誠、不浮夸的態度,反而在無形中贏得了投資人的更多信任。
三輪深入的會談下來,結果逐漸明朗。一家背景強大的基金,雖然估值開得很有吸引力,但最終因無法完全接受核心旗艦店必須百分百直營的硬性條件而選擇退出。另一家互聯網巨頭提供的資源令人眼花繚亂,但他們更傾向于希望將“山海”快速線上化、流量化,通過平臺導流實現爆發式增長,這與林小風注重線下實體質感、追求慢工出細活的“匠心”理念存在根本性分歧,合作自然未能達成。
最終,一家名為“長青資本”的投資基金,清晰地進入了林小風的視野。長青資本在投資界并非最高調張揚的,但以其極其穩健的風格、對消費領域的深度洞察和長期陪伴企業成長的理念而備受業內尊敬。他們歷史上投資過不少注重產品品質和品牌內涵的消費企業,并且以“幫忙不添亂”著稱,極少強行干涉被投企業的具體經營。
與長青資本負責本項目的合伙人趙啟明先生的會談,是最為順暢愉快的。趙啟明是一位四十多歲、溫文爾雅的中年人,舉止談吐間透著書卷氣,他本人就是一個資深的美食愛好者和生活美學家,對林小風提出的“四季和鳴湯”以及其中蘊含的順應自然的生活哲學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