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歡迎晚宴的全程預演順利結束。各個環節銜接流暢,服務井然有序,所有菜品,包括林小風的四季和鳴湯,都在模擬的真實出餐環境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組委會和鄭老等負責人對此表示滿意。
預演結束后,大部分工作人員開始進行收尾工作。后廚區域漸漸安靜下來,但林小風團隊所在的工作間,卻燈火通明。
晚上九點半,在工作間外的小會客室,一場特殊的“品鑒會”即將開始。
林小風換上了一身嶄新的潔白廚師服,身姿挺拔地站在操作臺后,神情平靜。李默和小劉則站在一旁,既緊張又帶著一絲期待。
陳先生陪同著一位外國老者走了進來。
這位老者大約五十多歲年紀,身材高大,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茍,留著精心修剪的灰白色短須。他穿著一身剪裁合體的深藍色西裝,沒有打領帶,而是系著一個黑色的領結,顯得既正式又不失時尚感。他的眼神銳利如鷹,帶著一種長期身處高位和追求極致所形成的傲慢與審視感。
正是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香榭麗舍18號”的行政主廚——安東尼·杜蘭德。
他的身后還跟著一位年輕的、助理模樣的華人,負責翻譯。
杜蘭德的目光首先掃過整個工作間。干凈、整潔、設備先進,符合高級廚房的標準。但他的眼神中依舊帶著一絲不以為然的挑剔,尤其是在看到林小風那過分年輕的臉龐時,那挑剔之色更濃了幾分。
“杜蘭德主廚,這位就是四季和鳴湯的設計者和主廚,林小風師傅。”陳先生用英語介紹道。
杜蘭德微微頷首,算是打過招呼,并沒有伸出手。他用帶著濃重法語口音的英語,開門見山地說道:“林師傅,很年輕。我聽說,你的餐廳,很有趣,在一個……小巷子里?”(cheflin,veryyoung.iheardyourrestaurantis...teres,inasmallalley)
話語中的輕視,毫不掩飾。
年輕的助理翻譯過來,李默和小劉臉上頓時浮現怒色。
林小風卻仿佛沒有聽出其中的意味,只是平靜地用英語回答(他前世的語功底此刻派上了用場):“是的,杜蘭德主廚。美食的源頭,往往在最貼近生活的地方。”(yes,chefdu蘭德.thesourceofgreatfoodisoftenclosesttolife.)
杜蘭德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林小風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回答得如此……有哲理?但這并未改變他的看法。
“希望如此。”杜蘭德不置可否,目光轉向操作臺,“那么,讓我們看看,你這道承載了‘生活源頭’的湯吧。”(weshallsee.)
林小風沒有再多。他轉身,開始了操作。
他沒有重新熬制湯底,而是使用了按照標準流程預先準備好的、處于最佳狀態的高湯。這樣更能體現宴會真實出品的水平。
他的動作行云流水,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感和精準度。預熱湯盅,放入預處理的食材(竹蓀、山藥泥、百合蓮子、羊腩肉),注入滾沸的高湯,保溫……每一個步驟都清晰、穩定、高效,完全符合大型宴會的操作規范,甚至帶著一種賞心悅目的美感。
杜蘭德抱著手臂,冷眼旁觀。作為頂尖的米其林三星主廚,他自然能看出林小風動作中的專業和嫻熟。這讓他眼中的挑剔稍微收斂了一點點,但依舊保持著高度的懷疑。技巧好,不代表理念和味道就好。
最后,是關鍵步驟。
林小風用夾子將冰鎮瀝干的嫩豆苗迅速放入湯盅。
然后,他拿起裝有翠綠蘆筍泥的裱花袋。
看到裱花袋,杜蘭德嘴角幾不可察地撇了一下。在他看來,這種過于“藝術化”的裝飾,往往是味道不足的餐廳用來掩蓋缺陷的手段。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讓他微微睜大了眼睛。
林小風手腕懸空,穩定如磐石。裱花嘴輕輕接觸湯盅內壁,然后,以一種極其流暢、精準的力道和速度,開始移動。
不是胡亂涂抹,也不是簡單的線條。
他在那清澈的湯面上,在那潔白的竹蓀和粉糯的山藥泥之間,勾勒出了幾筆靈動的、充滿生命力的綠色線條!
那線條纖細而富有彈性,如同初春剛剛破土而出的嫩芽,又如同微風拂過的柳絲,寥寥數筆,卻極具神韻,瞬間為整盅湯注入了一股盎然的生機與詩意!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裝飾,這是繪畫!是將在餐盤上作畫的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杜蘭德臉上的傲慢和輕視,第一次出現了明顯的松動,取而代之的是一絲驚訝。他見過無數精致的擺盤,但這種將東方寫意畫風格融入湯品呈現的方式,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需要何等的腕力、控制力和藝術修養?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最后一步完成,林小風將湯盅輕輕放在一個精致的托盤上,推到杜蘭德面前。
“杜蘭德主廚,請品鑒。四季和鳴湯。”(chefdu蘭德,please.fourseasonsharnysoup)
杜蘭德收斂起臉上的驚訝,重新恢復了嚴肅的評審表情。他先沒有動勺,而是仔細地觀察著這盅湯。
清澈見底的琥珀色湯底,如同靜謐的湖水。
湖水中,潔白的竹蓀如同綻放的水仙,粉糯的秋實如同湖底的卵石,酥爛的羊腩肉如同沉睡的礁石。
而那一抹靈動的翠綠春芽,則是湖岸邊生命的萌動。
色彩、構圖、意境……無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