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了!”
這三個字,清晰、堅定,帶著年輕人特有的銳氣與不容置疑的決心,在安靜的茶室中回蕩,仿佛連空氣中漂浮的茶香都為之一凝。
鄭國棟和董老爺子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毫不掩飾的贊賞和欣慰。他們見過太多在機遇面前畏首畏尾、權衡過度而錯失良機的年輕人,也見過一些被突如其來的名利沖昏頭腦、得意忘形的例子。像林小風這樣,面對足以改變人生軌跡的巨大誘惑與壓力,卻能如此迅速地冷靜分析、權衡利弊,并最終展現出如此果決勇氣和擔當的,實屬鳳毛麟角。這份心性,遠超他的年齡。
“好!”鄭國棟撫掌輕贊,洪亮的聲音里帶著真切的笑意,眼角的皺紋也舒展開來,“有魄力!沉穩果決,我就知道,董老沒看錯人!”
董老爺子輕輕捻著胡須,臉上帶著溫和而深邃的微笑,眼中滿是期許:“小風啊,既然接下了,就要有全力以赴的準備。這不僅僅是一次烹飪任務,更是一次對你心性、技藝和視野的全面歷練和學習。這個舞臺,不一樣。”
“晚輩明白!”林小風霍然起身,整理了一下并不凌亂的衣襟,對著二位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前輩再次鄭重躬身,聲音沉穩有力,“定當竭盡所能,不負二位前輩厚望,不負此托!”
奇妙的是,一旦做出了最終決定,林小風原本激蕩的心潮反而瞬間平息下來。所有的雜念、顧慮、甚至那一絲不安,都被徹底拋開,心境如同被拭去的明鏡,清晰映照出前路。剩下的,只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關于如何完美完成這個任務的專注思考。
“鄭老,董老,”林小風重新端坐,神色已恢復了一貫的冷靜與沉穩,目光銳利而清澈,“關于是選擇主食還是湯品來呈現‘溫暖’與‘包容’的理念,晚輩需要一點時間進行更深入的構思和權衡。不知組委會對于菜單最終的確認,時間節點是如何安排的?我需要明確每一個步驟的時限。”
鄭國棟眼中欣賞之色更濃。行事果決,卻不失章法;敢于擔當,卻不忘細節。這種既有沖勁又有條理的年輕人,確實難得。
“具體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明天我的助手會與你詳細對接。”鄭國棟身體微微前傾,詳細說明道,“大致的時間線是這樣的:從明天算起,給你三天時間提出初步的概念方案,需要包括你最終選擇的方向、核心創意思路、以及計劃使用的主要食材和簡要烹飪邏輯。概念方案通過審核后,你有一周的時間進行菜品的具體試驗、口味調試和細節完善,這個階段,你需要與國賓館主要負責此次宴會的白案大師白師傅及其團隊進行溝通和磨合。最后三天,是進入國賓館后廚的彩排和最終確認階段。整個準備周期,大約兩周。”
兩周!林小風心中立刻了然,時間可謂分秒必爭,相當緊張!但他腦海中已迅速勾勒出初步的規劃藍圖。
“好的,我完全明白了。時間緊湊,但足夠一搏。”他略作沉吟,隨即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鄭國棟,“那么,鄭老,晚輩的選擇是——湯品。”他的語氣幾乎沒有任何猶豫,顯然心中已有偏向。
“哦?”鄭國棟微微挑眉,確實有些意外,“說說看,為什么是湯品,而不是更能壓軸、給人留下深刻收尾印象的主食?”他有意考較。
林小風成竹在胸,從容解釋道:“鄭老,您之前教導過,‘廚師的水平,看湯就知道’。湯品位于國宴流程的開端,它如同樂章的序曲,文章的開篇,第一印象至關重要。一道成功的開宴湯品,能夠率先溫暖賓客的脾胃,舒緩他們可能因長途旅行或身處重大外交場合而產生的些許緊張或疲憊,以一種更柔和、更內斂、卻直抵人心的方式,為整場宴會奠定‘溫暖’、‘接納’的基調,巧妙展現中華美食文化中注重‘和’與‘養’的哲學思想。”
他頓了頓,繼續深入闡述:“而且,從表達理念的角度看,湯品因其液態和燴煮的特點,更容易融匯萬千滋味,體現‘包容’與‘和諧’。一勺精心熬制的好湯下肚,那種從食道溫暖至全身,由內而外產生的妥帖與慰藉感,是許多工序繁復、口味突出的硬菜無法替代的。我希望外賓們品嘗到的第一口正式的、代表東道主心意的中華味道,不是強烈的味覺沖擊,而是這種細膩的、溫暖的、能夠超越文化差異、引發人類共通情感共鳴的‘潤物細無聲’。這或許比宴席尾聲時的主食,更能不著痕跡地傳遞我們的善意與文化內核。”
鄭國棟聽著林小風條理清晰、層層遞進的闡述,眼中的贊賞之色越來越濃,最后幾乎要滿溢出來。這個年輕人,不僅手藝精湛、理念新穎,思考問題更是極具深度和策略性!選擇湯品,看似不如作為壓軸的主食顯眼,實則匠心獨運,更能于宴會伊始,在無聲處巧妙傳遞出“溫度”與“包容”的核心意象,實在是高明的一步棋!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好!分析得透徹!就依你!湯品!”鄭國棟興奮地一拍大腿,做出了最終決斷,“我和董老,就靜候你的佳音,期待你三天后的概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