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沉思良久,忽然問:“象最怕什么?”
“怕火。”張沐在密-->>信中寫道,“但尋常火攻難以奏效。”
阿嬌立即召見將作大匠:“本宮要一種能遠程發射的火器。”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一種新式武器誕生了——火箭車。這種戰車可以同時發射數十支火箭,射程達二百步。
當火箭車運抵前線時,張沐如獲至寶。次日再戰,南越象兵在火雨中潰不成軍。
趙佗見最后王牌失效,終于投降。
捷報傳回長安,萬民歡慶。但阿嬌卻高興不起來——此戰漢軍損失慘重,尤其是李敢所部全軍覆沒,讓她深感自責。
更讓她憂心的是,經此一戰,她發現漢軍的裝備戰術已經落后。
“必須要變革了。”她對前來匯報戰果的張沐道。
張沐深有同感:“南越山林密布,我軍重甲行動不便。且弓弩射程不足,難以應對象兵這等巨獸。”
阿嬌點頭:“本宮欲設軍器監,專司兵器改良。你以為誰可勝任?”
張沐沉吟片刻:“臣舉一人——李敢之弟李陵。此子精通器械,且一心要為兄報仇。”
阿嬌準奏。年輕的李陵上任后,果然展現出過人天賦。他改進了弩機射程,設計了輕便的藤甲,還發明了可折疊的攻城車。
與此同時,阿嬌開始著手整頓嶺南。
“趙佗雖降,但百越未附。”她看著輿圖上的嶺南大地,“若要長治久安,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移民實邊。
“移民?”劉榮愕然,“姑姐是說,讓中原百姓遷往嶺南?”
“不錯。”阿嬌道,“從中原遷徙貧民、罪犯前往嶺南,分給土地,免其賦稅。同時,允許漢越通婚。”
這個提議遭到朝野上下一致反對。
“長公主!”周太傅痛心疾首,“嶺南乃瘴癘之地,讓百姓前往,與送死何異?”
就連張沐都勸諫:“殿下三思。移民實邊,恐生民怨。”
阿嬌卻道:“諸位可知道,嶺南一年三熟,土地肥沃?可知道,那里盛產珍珠、象牙、犀角?可知道,掌控嶺南,就等于掌控了南海?”
她取出一本賬冊:“這是南越王宮的庫藏記錄。單是去年,番禺港的商稅就達百萬兩。這樣的寶地,豈能因瘴癘而棄?”
在阿嬌的堅持下,移民政策強行推行。第一批三千移民在軍隊護送下前往嶺南。
然而事情進展并不順利。移民途中病死三成,到達后又因水土不服死去兩成。消息傳回,朝野嘩然。
“姑姐...”劉榮看著彈劾的奏章,面露難色。
阿嬌卻毫不退縮:“傳令太醫院,選派太醫隨行。再傳旨嶺南,設立醫館,免費為移民診治。”
她還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親自前往嶺南。
“不可!”所有人都反對。
“陛下尚且年幼,朝政...”
“朝政有諸公在,本宮放心。”阿嬌道,“有些事,非親眼所見不能明白。”
三日后,阿嬌的車駕出了長安,向南而去。
這是她第一次踏上嶺南的土地。越往南,風光越是奇異。參天的榕樹,綿延的稻田,還有那些穿著奇裝異服的越人,都讓她深感震撼。
在蒼梧,她見到了投降的趙佗。這個曾經叱咤風云的南越王,如今只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長公主親自前來,就不怕老臣暗下殺手?”趙佗問。
阿嬌微笑:“你若敢動手,就不會投降了。”
她扶起老王爺:“本宮欲請你出任嶺南安撫使,專司漢越和睦。你可愿意?”
趙佗愣住,老淚縱橫:“老臣...領旨。”
在趙佗的幫助下,阿嬌很快穩住了嶺南局勢。她允許越人自治,但要求他們學習漢話、漢禮。同時,她大力推廣農耕技術,教越人種植水稻。
最讓人意外的是,她發現了嶺南的一個巨大優勢——甘蔗。
“這是...”她看著田間茂盛的甘蔗,眼睛一亮。
隨行的淳于瑤道:“此物可制飴糖,但工藝復雜...”
“不只要制糖。”阿嬌道,“本宮要在這里建立糖業,讓甘蔗成為嶺南的支柱。”
她立即下令:設立糖官,專司甘蔗種植與制糖。產出的一半歸種植者,一半歸官府。
這個政策極大調動了越人的積極性。很快,嶺南的制糖業蓬勃發展起來。
三個月后,當阿嬌返回長安時,帶回了第一批嶺南白糖。朝臣們品嘗后,贊不絕口。
“想不到瘴癘之地,竟有如此美味!”周太傅感嘆。
阿嬌趁機道:“所以本宮說,嶺南不是蠻荒之地,而是未開發的寶地。”
此后,移民嶺南的阻力小了許多。越來越多的中原百姓前往嶺南,帶去了先進的技術,也帶回了豐厚的回報。
然而阿嬌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這日,她與張沐站在未央宮高臺上,望著南方。
“嶺南雖定,但西南夷未附,夜郎國未平。”她輕聲道,“這個帝國,還有太多地方需要經營。”
張沐看著她被夕陽勾勒的側臉:“臣愿永遠追隨殿下,走遍天涯海角。”
阿嬌轉頭看他,微微一笑:“那就說定了。”
晚風吹起她的衣袂,也吹動了帝國前進的風帆。
嶺南的煙瘴已經散去,而更廣闊的天涯,正在前方等待。
喜歡金屋辭:鳳弈未央請大家收藏:()金屋辭:鳳弈未央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