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這個問題!阿嬌看著這孩子清澈的眼睛,忽然明白——他是在試探她的立場。
“臣只選對的一方。”
“何為對?”
“利國利民者為對,禍國殃民者為錯。”
劉徹沉默片刻,忽然道:“朕欲封姐姐為長公主,位同諸侯,姐姐意下如何?”
阿嬌心中一震。長公主位極人臣,但同時也是枷鎖。接受了這個封號,就意味著徹底綁在劉徹的戰車上。
“陛下,臣...”
“姐姐不必急著回答。”劉徹轉身取出一卷竹簡,“先看看這個。”
竹簡上記錄著梁國近日的動向:梁王劉武招兵買馬,囤積糧草,似有異動。
“王叔他...”
“朕收到密報,梁王與趙國余孽往來密切。”劉徹輕聲道,“姐姐以為,朕該如何處置?”
阿嬌指尖發冷。這是警告。若她不接受封號,下一個被清算的就是梁國。
“陛下,梁王忠心為國,此事必有誤會。”
“朕也希望是誤會。”劉徹嘆氣,“所以想請姐姐去一趟梁國,代朕巡視。”
好一招一石二鳥!既將她調離長安,又借她之手試探梁王。
“臣...遵旨。”
劉徹滿意地笑了:“那長公主之位...”
“臣德才淺薄,不敢受此殊榮。”
空氣瞬間凝滯。劉徹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眼中閃過一絲冷厲。
“姐姐這是要拒絕朕?”
“臣不敢。”阿嬌跪了下來,“只是臣近日夜觀天象,見紫微星暗,恐非封賞之時。且先帝新喪,大肆封賞恐惹非議。”
她抬眼看著劉徹:“陛下初登大寶,當以穩定民心為重。”
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拒絕了封賞,又全了君臣之禮。
劉徹盯著她看了良久,忽然又笑了:“姐姐說得是。是朕考慮不周。”
他扶起阿嬌:“那就有勞姐姐去梁國走一趟了。”
走出宣室殿時,阿嬌背心已被冷汗浸濕。
與這個孩子交鋒,比面對千軍萬馬更加兇險。
回到蘭臺,她立即著手安排梁國之行。
“翁主真要離開長安?”劉無采憂心忡忡,“陛下這是要調虎離山。”
“我知道。”阿嬌冷靜地整理行裝,“但這也是我們的機會。”
“機會?”
“長安耳目太多,行事不便。梁國天高皇帝遠,正是發展勢力的好地方。”
李婉兒恍然大悟:“翁主是要...”
“不錯。”阿嬌點頭,“蘭臺社該向外發展了。”
她吩咐淳于瑤:“你留在長安,監視宮中動向。”
又對李婉兒說:“你隨我去梁國,負責聯絡邊軍。”
最后對劉無采道:“無采,你負責串聯各諸侯國的宗室女。”
眾人領命,各自準備。
臨行前夜,張沐秘密求見。
“沐已安排妥當,梁國境內都有我們的人。”
“多謝。”阿嬌看著他消瘦的面容,“你在匈奴這些時日,受苦了。”
張沐微笑:“為翁主效力,萬死不辭。”
他遲疑片刻,又道:“翁主,沐查到一件事...關于彘...陛下的身世。”
阿嬌心中一動:“哦?”
“陛下他...可能不是先帝親生。”
如驚雷炸響!阿嬌手中的茶盞差點掉落。
“你說什么?”
“沐在匈奴時,偶然聽到一個老閼氏提起,王美人入宮前曾與一趙姓官員有染。算算時間...”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阿嬌猛地想起前世的一個疑點:劉徹的相貌與景帝其他皇子截然不同。當時只當是像母親,如今想來...
“可有證據?”
“沐正在查。”張沐低聲道,“但此事關系重大,翁主務必謹慎。”
阿嬌心亂如麻。若劉徹真非景帝血脈,那這皇位...
“此事還有誰知道?”
“應該不多。沐猜測,王太后之所以鋌而走險,可能與此有關。”
送走張沐,阿嬌獨坐燈下,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秘密太過驚人,一旦泄露,必將引起軒然大波。
但她該揭穿嗎?揭穿之后,又該由誰繼位?
太子劉榮?他雖仁厚,卻非明君之選。
其他皇子?年紀更小,更難服眾。
或許...這才是劉徹小小年紀就如此狠辣的原因?因為他知道自己身世可疑,必須用雷霆手段鞏固地位?
次日清晨,阿嬌的車隊駛出長安。
在城門口,她遇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送行人——陽信公主。
小公主遞上一個食盒:“姐姐路上用。”
“多謝公主。”
陽信忽然壓低聲音:“母后讓我告訴姐姐,小心韓說。他...他不是宦官。”
阿嬌心中巨震。不是宦官?那他是...
“公主如何得知?”
“我...我無意中看到的。”陽信臉紅了一下,“他...他有喉結。”
阿嬌握緊食盒,心中涌起驚濤駭浪。
韓說不是宦官,卻能自由出入宮禁,劉徹知道嗎?若知道,為何還要重用他?
馬車駛出長安,將巍峨的城垣拋在身后。
阿嬌回頭望去,只見未央宮在朝陽中熠熠生輝,美麗而危險。
那里有一個四歲的皇帝,一個被軟禁的太后,一個身份可疑的權宦,還有無數暗流涌動。
而她現在要去的梁國,恐怕也不會太平。
但這一世,她已不再是那個任人擺布的陳阿嬌。
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她都要走下去。
為了守護該守護的人,也為了改寫自己的命運。
車輪滾滾,向著未知的前路駛去。
而長安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喜歡金屋辭:鳳弈未央請大家收藏:()金屋辭:鳳弈未央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