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開文具盒,把鉛筆、橡皮一一擺進去,動作認真得像在布置一個小小的家,“等我大學畢業,就天天給你買條好煙,軟中華那種。”
那時的趙澤民還只是部門經理,辦公室在走廊盡頭,冬冷夏熱。
他每天加班到深夜,鍵盤敲得“噼……啪…”響,屏幕藍光映在他臉上,鬢角的白發越來越多。
有次公司接了個緊急項目,客戶要求三天內拿出方案,他帶著團隊在會議室熬了兩個通宵,咖啡灌了半箱,煙灰缸堆得像座小塔。
第三天清晨,當他把修改了二十七遍的方案遞過去時,客戶拍著他的肩膀說:“趙經理,你這股拼勁,比名校畢業的還靠譜。”
那天他走出客戶公司,天邊剛泛起魚肚白,空氣里有早餐攤的香味,他掏出手機給妻子發消息:“項目成了,這個月獎金能給兒子買套習題集。”
回家時兒子已經睡了,書桌上總擺著攤開的課本,筆袋拉鏈沒拉嚴,露出半截藍色的鋼筆——是他用第一筆獎金買的。
趙澤民會悄悄坐下,替兒子把散落的筆放進那個藍色文具盒,指尖碰到兒子寫得發皺的練習冊,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紅筆、藍筆、黑筆交織著,像幅努力生長的畫。
他心里像揣著團火,暖烘烘的——他要讓兒子走他沒走完的路,要讓那些說“學歷決定一切”的人看看,他趙澤民的兒子,能站得更高。
有時深夜改方案,累得直揉太陽穴,他就翻開兒子的成績單。
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趙云龍排年級第十,名字后面畫著個小小的五角星,是老師對進步學生的獎勵。他盯著那個五角星看了又看,疲憊像潮水般退去,覺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兒子的書桌玻璃板下,壓著張便利貼,上面是趙云龍自己寫的:“下次目標,第九。”字跡歪歪扭扭,卻透著股不服輸的勁兒。
高一下學期,公司接了個跨國合作項目,對方要求全程用英語溝通。
部門里幾個名校畢業的同事都犯了怵,趙澤民卻咬著牙接了下來。
他把厚厚的資料帶回家,晚上等兒子睡了,就對著詞典一個個查單詞,筆記本上寫滿了注音和釋義,像個認真的小學生。
有次趙云龍起夜,看見書房燈還亮著,推開門時,看見爸爸正對著電腦練發音,嘴巴張得老大,像只笨拙的企鵝。
“爸,你在干嘛?”他揉著眼睛問。趙澤民趕緊關掉音頻,笑著說:“沒事,爸學點英語,以后帶你出國玩。
”那天早上,趙云龍在爸爸的筆記本里夾了張紙條:“爸,你比我們班學霸還努力。”
項目成功那天,董事長在全公司大會上表揚了他:“趙經理用行動證明,能力比學歷更重要!”
臺下掌聲雷動時,他想起兒子的成績單,嘴角忍不住上揚。
而趙云龍的努力也有了回報,高一下學期期末考,他穩穩地保住了年級第十的位置,班主任在評語里寫:“該生踏實刻苦,潛力巨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