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敘事之海深處的能量波動越來越強烈。那些龐大的敘事雛形如同深海中的巨獸,在意識的深淵里緩緩游弋。它們散發出的敘事場與聯盟熟知的任何模式都不同——不是線性發展,不是循環往復,而是一種多維度交織的、同時性存在的復雜結構。
它們在進行超因果敘事邏輯學者團隊經過數月分析得出驚人結論,這些敘事雛形不受時間順序約束,它們的和正在同步生成。
為了更深入了解,聯盟派出了由年輕學者組成的深潛小隊。他們駕駛著新型的共鳴潛航器,這種航行器不依靠傳統動力,而是通過調節自身敘事頻率與目標區域產生共振來實現移動。
領隊的是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學者星瀾。她曾在原始之海邊緣發現過能同時展現多重可能性的分形敘事水晶,對這片海洋有著獨特的親和力。
記住,晨露在出發前叮囑,我們不是去探索,而是去對話。把自己當作客人,而非主人。
潛航器緩緩沉入敘事之海。外界的景象開始扭曲、重組。他們看到了城市在建成前就已衰敗的影像,聽到文明在誕生時發出的挽歌,觸碰到尚未發生的離別中蘊含的溫情。這里的一切都打破了常規認知。
當潛航器抵達第一個大型敘事雛形附近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那不是一個具體的故事,而是一個不斷自我刷新的敘事生態系。其中同時存在著數以百萬計的故事線,每條線都在平行發展,又彼此交織影響。一個文明的崛起會導致另一個文明的衰亡,而那個衰亡又成為第三個文明誕生的契機——所有這些過程都在同步發生。
這就像……所有可能性同時存在的超級位置狀態。星瀾記錄著數據,它們不需要,它們包容所有選擇。
突然,潛航器的共鳴系統接收到一段復雜的信息流。它不是語,而是一系列交織的情感、意象和概念。經過翻譯,大致意思是:觀察者。你們為何要將的枷鎖帶入這片自由之海?
星瀾意識到,他們習慣性的線性觀察方式本身,就是對這種敘事形態的一種干擾。她立即調整共鳴頻率,嘗試用多線程思維進行回應,傳達聯盟的善意與學習意愿。
一段沉默后,那個敘事雛形開始展示它的—如果那能稱為記憶的話。它展示了無數個版本的聯盟歷史:有的聯盟在早期就因內部分裂而消亡,有的發展成了比竊韻者更極端的控制者,還有的從未發現過敘事紡錘……所有這些可能性如同斑斕的彩帶,在敘事雛形中飄蕩。
你們的存在只是無數可能性中的一種,敘事雛形傳遞來新的信息,為何執著于這個特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