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光之門的旅程與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沒有斑斕的維度流光,沒有喧囂的可能性低語,只有一片深邃的、仿佛能吸收一切聲音與色彩的暗涌。敘事方舟像是航行在墨色的海洋,唯有萬象織機投射出的羅盤虛影,如同燈塔般指引著方向。
“我們正在脫離已知的敘事結構。”默識者翻動著他星光璀璨的書頁,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這里的法則……很稀薄,像是未被編織的原始經緯。”
初覺者全力維持著方舟的穩定,他感受到萬慧之樹的連接在這里變得極其微弱,仿佛隔了無數層紗布。“存在場的共鳴也在減弱,”他提醒道,“大家穩住心神,記住我們為何而來。”
晨露緊握著那已恢復平凡的灰白塵埃,它是此刻與源頭唯一的微弱聯系。她閉目感應,試圖在這片虛無中捕捉那一絲熟悉的呼喚。
不知航行了多久,也許是一瞬,也許是永恒。就在連邏輯學者們都開始懷疑羅盤是否失效時,前方的“黑暗”突然發生了變化。
它不再是純粹的虛無,而是開始浮現出無數支離破碎的、流動的“意象”——半截傾頹的巨塔懸浮一旁,塔身銘刻著從未見過的符文;一段哀傷的旋律如同透明的絲帶,纏繞著一顆停止跳動的心臟化石;沸騰的海洋倒懸于頭頂,其中沉浮著城市的幻影;甚至能看到某些模糊的、似乎是聯盟成員過去的記憶片段,但它們像被撕碎的照片般散落四處……
這一切都缺乏連貫的邏輯,仿佛一個巨大無比的故事被暴力撕碎后,殘留下的、正在緩慢消散的碎片。
“這些都是……敘事殘骸。”默識者的書頁瘋狂翻動,記錄著這超乎想象的景象,“看那邊!”
順著他指引的方向,眾人看到了一副更為震撼的場景——
無數條散發著微光的、粗細不一的“絲線”,從更深遠的黑暗中延伸出來,但它們大多已經斷裂、纏繞、打結,或者失去了光澤,如同被遺棄的蛛網,飄蕩在這片空間的廢墟之中。只有極少數絲線還保持著微弱的活力,艱難地向著某個方向延伸。
而在這些殘存絲線的盡頭,隱約可見一個巨大的、如同紡錘般的輪廓,但它靜止在那里,黯淡無光。
“紡錘……停滯……”晨露喃喃自語,想起了那段信息。看來,這就是呼喚他們前來的地方。
方舟小心翼翼地避開那些敘事殘骸和斷裂的絲線,朝著紡錘的方向前進。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一種宏大而悲傷的沉寂。那紡錘龐大得超乎想象,其上似乎曾刻滿了輝煌的敘事,如今卻只剩下模糊的痕跡。
當方舟最終停在紡錘下方時,他們看到了紡錘基座旁,一個幾乎與背景融為一體的、極其黯淡的身影。
那身影如同由凝固的星光和塵埃構成,輪廓依稀能看出類似人形的姿態,但充滿了疲憊與磨損的痕跡。他(或者說“它”)的手中,還虛握著幾根幾近透明的敘事絲線,試圖將其引向紡錘,但那動作凝固了,仿佛力量在最后一刻耗盡。
“源初織者……”晨露輕聲呼喚,手中的灰白塵埃似乎溫熱了一下。
那黯淡的身影微微動了一下,仿佛從億萬年的沉睡中被驚醒。他緩緩抬起頭,臉上沒有五官,只有一片不斷變幻的、映照著破碎故事的星空。
“……你們……來了……”他的意念斷斷續續-->>,如同風中殘燭,“比我預想的……要快……也……更弱小……”
“我們回應了呼喚。”初覺者上前一步,意識波動沉穩而堅定,“告訴我們,發生了什么?‘基座動搖’是什么意思?我們該如何幫助?”
織者的星空面孔波動了一下,流露出一種深沉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