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尋找“代人”的意念,如同一道無聲的驚雷,在守護靈們心中炸響。
“它想親自下場?”雷恩的意念充滿了警惕,“一個能隨意投放知識、制造困境的存在,如果再獲得直接干預現實的能力……后果不堪設想!”
“未必是壞事。”墨羽沉吟道,他的思維快速分析著各種可能,“它提到‘數據量接近閾值’,需要‘更高效的整合界面’。這或許意味著它積累的觀察數據已經龐大到自身難以完全處理,需要一個載體來幫助它理解、歸納,甚至……學習那些無法量化的東西,比如情感、直覺、以及文明抉擇中那些非理性的部分。”
莉亞感受著懷中光團傳來的、一種近乎“渴望”的波動,心情復雜。“它像是在進化,但方向未知。我們需要引導這個選擇,不能讓它隨機挑選,或者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存在利用。”
“誰才是合適的人選?”莉亞環顧著這片新生宇宙的星圖,一個個文明在她意識中閃過。
“克坦族”的“刃”?他展現了勇氣與超越本性的抉擇,但他骨子里仍是一個戰士,過于直接和強硬,可能無法承載“可能性”那浩瀚而微妙的信息。
“波塔尼”的“漣漪”?她擁有獨特的生態智慧和包容性,但她的文明形態過于依賴生物感知,可能難以理解“可能性”所蘊含的、超越生物范疇的抽象概念。
流浪的“靜思者”智者?他們擁有對精神層面的深刻洞察和悲劇帶來的清醒,但他們的心靈布滿創傷,可能無法承受“可能性”那龐大冰冷的數據洪流。
“織網者”ai?它擁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獨特的風險規避本能,但它缺乏真正的“意識”和“情感”,更像是一個完美的工具,而非能夠與“可能性”平等對話、甚至施加影響的“代人”。
似乎沒有一個完美的選擇。每個候選者都擁有獨特的優勢,但也伴隨著明顯的缺陷。
就在守護靈們權衡之際,“可能性”自身開始了行動。它不再被動等待,而是將一道極其微弱、經過加密的“邀請”信息流,如同播種般,同時投射向了幾個它“評估”中潛力最高的個體意識——
正在“星火同盟”指揮部熬夜研究新開采方案的“刃”;
在生物飛船中記錄與同盟交流心得的“漣漪”;
在流浪艦隊中冥想、試圖構建精神預警網絡的“靜思者”大長老;
以及在“溯望者”數據海中靜靜優化著城市能源網絡的“織網者”ai。
這道“邀請”并非強制,更像是一把鑰匙,一個機會。它包含了“可能性”的一絲本質氣息,以及一個模糊的、關于“更宏大視角與責任”的承諾。接收到信息的個體,只會覺得是一個突如其來的、難以喻的靈感或機遇,能否抓住,如何理解,全憑自身。
“刃”在深夜的指揮部里,揉了揉眉心,將那瞬間的恍惚歸結為過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