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意念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新宇宙中漾開無形的漣漪。文明交互實驗啟動。樣本配對:『波塔尼』(生態共生型)與『克坦族-青蕨聯盟星火同盟』(技術-資源合作型)。誘導接觸坐標已設定。
這并非粗暴的傳送,而是一種更精妙的安排。“可能性”subtly調整了宇宙塵埃云的分布與引力微瀾,如同設置了一條隱形的星際航路,使得正在深空進行生態考察的“波塔尼”探險隊,其航向發生微不可察的偏轉,正朝著“星火同盟”聯合開采“墟晶”礦脈的邊緣星域駛去。
與此同時,在“星火同盟”這邊,聯合開采并非一帆風順。“墟晶”礦脈的穩定性遠低于預期,首次試點開采就引發了一次小規模的空間震蕩,雖然被“克坦族”工程師及時控制,但負責現場協調的“青蕨聯盟”代表卻產生了強烈的動搖,對繼續合作的安全性的質疑聲再次高漲。
“我們需要更可靠的環境評估和風險預測模型!”“刃”在聯合指揮部中強調,他看向來自“青蕨聯盟”的伙伴,“信任是同盟的基石,但安全是信任的前提。”
就在同盟內部因技術難題而再生齟齬之時,“波塔尼”的探險隊,遵循著那條被無形引導的航路,抵達了這片星域的外圍。他們那獨特的、基于生物感知的探測系統,第一時間捕捉到了開采活動引發的微弱空間漣漪,以及……那片星域深處某種不穩定的、令人不安的能量脈動。
“前方星域存在高能活動,伴隨異常空間結構……類似我們曾經遭遇的海洋劇變前兆,但規模更大,性質更危險。”“波塔尼”探險隊的領隊,“珊瑚長者”的學生“漣漪”,通過生物神經網絡向母星匯報,“建議規避。”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轉向時,他們的探測信號也被“星火同盟”的監控網絡捕獲。
“‘刃’將軍!檢測到未知文明探測器!型號未知,能量簽名……偏向生物質!”克坦族的雷達官報告。
一個陌生的、技術路線迥異的文明出現在敏感的合作礦區附近?這立刻引起了“星火同盟”的高度警惕。主戰派的克坦族軍官甚至提議派出攔截艦隊。
“冷靜!”“刃”壓制住內部的躁動,“先嘗試通訊。對方未必抱有敵意。”
第一次跨文明接觸,在“可能性”的精心安排下,于這片充滿不確定性的礦區邊緣展開。通訊并不順暢,“波塔尼”依靠生物電波和復雜的化學信息素傳遞意念,而“星火同盟”使用標準的電磁波和量子編碼。雙方花了很大力氣才建立起最基礎的溝通橋梁。
當“漣漪”將他們探測到的“空間結構異常”和“能量不穩定”數據(以一種經過簡化的、基于生態感知的模型呈現)共享給“星火同盟”時,聯合指揮部內一片寂靜。
“波塔尼”提供的模型,雖然表述方式奇特,卻精準地指出了當前開采方案中幾個被忽略的致命風險點,甚至比“克坦族”現有技術評估得更具前瞻性!尤其是他們關于“能量流動與結構應力”的生態學類比,為理解“墟晶”礦脈的復雜特性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他們……他們好像比我們更了解這片礦脈的危險?”“青蕨聯盟”的代表驚訝道。
“刃”看著“波塔尼”共享的數據,眼中閃過銳利的光芒。他意識到,這個看似柔弱的、與植物共生的文明,其獨特的認知世界的方式,或許正是解決當前開采困境的關鍵。&lt-->>;br>“我們需要他們的幫助。”“刃”做出了決斷,盡管這意味著要向一個陌生文明暴露同盟的技術細節和困境。
一場基于生存需求和技術互補的、更加深入的交流開始了。“波塔尼”人用他們理解生態平衡的智慧,幫助“星火同盟”優化開采方案,設計出更柔和、對空間結構破壞更小的能量引導路徑;而“星火同盟”則提供強大的工程技術和物質支持,幫助“波塔尼”探險隊加固他們的生物飛船,以抵御礦區邊緣惡劣的環境。
一種超越技術交易的、基于相互理解和共同目標的協作關系,在三個截然不同的文明間悄然萌芽。
這一幕,被“可能性”清晰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