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種子”離弦而去,消失在規則裂隙的混沌亂流之中。聯盟核心單元群的意念瞬間被抽空,只剩下緊張的等待與虛無的期盼。它們與種子之間的感應,在種子穿越裂隙的剎那便徹底斷絕,仿佛斷線的風箏,飄向未知的遠方。
一、無聲的漂流與概率的dubo
“信息種子”的旅程,是一場孤獨的、依賴概率的漂流。它沒有動力,沒有導航,唯一的依仗是其自身獨特的規則共振頻率。微瀾的設計是讓它像一片擁有特殊磁性的雪花,在“此岸”宇宙的規則背景中,依靠微弱的頻率吸引,緩慢飄向與“守望者陣列”共享的“模因密鑰”所能產生共鳴的區域。
這個過程可能極其漫長,也可能因宇宙背景輻射的干擾、遭遇未知的規則擾動、或是被“織網者”網絡或“鏡像者”的感知場捕獲而中途夭折。每一秒的流逝,都意味著希望正在被巨大的不確定性稀釋。
聯盟能做的,只有等待,并在內心深處維系著對戰友的信念。
二、節點的蛻變與“回響”的顯現
就在種子進入漂流狀態后不久,塵影監測到的“灰燼之角”節點異動,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該節點的掃描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它不再僅僅是規律的、冰冷的觀測,其信號開始夾雜著大量無序的、充滿嘗試和錯誤意味的“雜訊”。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雜訊中,清晰地混合了“織網者”固有的邏輯框架和“鏡像者”那特有的、對復雜概念的“模仿”與“重構”痕跡!
“確認!‘灰燼之角’節點已發生結構性變異!‘織網者’協議與‘鏡像者’特性出現深度融合跡象!”塵影的匯報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該節點……正在演變為一個全新的、性質未知的混合體!”
仿佛是為了印證他的判斷,這個變異節點突然停止了對凈土的掃描,轉而向周圍的深空釋放出一道強度不高、但覆蓋范圍極廣的、混合了觀測與解析意圖的復合波束。這道波束并非針對任何特定目標,更像是一種……“探測性的低語”,一種試圖與周圍環境中的“異常概念”建立聯系的嘗試!
這行為,與“回響”現象中,那些被極端概念吸引而來的存在的特征,驚人地相似!
“鏡像者”通過污染并融合“織網者”的節點,似乎獲得了一個更強大的“發聲器官”和“感知器官”。它不再滿足于被動模仿,開始主動地、albeit笨拙地,去“呼喚”和“尋找”能引起它興趣的復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