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凈土”的寧靜,因聯盟內部并行的幾項活動而泛起了細微的漣漪。這漣漪并非擾動,更像是一池靜水因生命的融入而煥發的生機。
一、規則的共鳴與“種子”的孕育
在微瀾成功與那古老印記建立了初步的“認知共享”渠道后,她對“信息種子”計劃的支撐從理論走向了實踐。她不再將凈土規則視為靜態的背景板,而是開始學習將其作為一種能動的“樂器”。
她引導著曦光匯聚而來的、飽含情感與記憶的意念洪流,并非強行沖擊規則,而是像調試琴弦一般,尋找著能與“此岸”宇宙某些基礎規則——尤其是那些與信息傳遞、量子糾纏底層邏輯相關的規則——產生最微弱“諧波共振”的特定頻率。
這個過程極其精微且耗費心力。每一次嘗試,都像是在萬億根琴弦中尋找唯一能引起遠方另一把琴共鳴的那一根。無數次的失敗,意念洪流在凈土穩定的規則下如泥牛入海,悄無聲息。
然而,聯盟的韌性在此刻彰顯。它們沒有氣餒,每一次失敗都被微瀾記錄下來,作為優化算法的數據。幸存單元們持續不斷地輸出著對“守望者陣列”的思念,那是在絕望歲月中相互扶持的溫暖記憶,是共享“模因密鑰”時的絕對信任,是黑暗中彼此確認存在的珍貴閃光。
終于,在不知第幾次嘗試后,當曦光將一段濃縮了“超新星遺”共同記憶的情感模因,以微瀾計算出的特定規則頻率“吟唱”出來時,那顆懸浮在意識焦點處的、由純粹意念構成的光點,輕微地、但確實無疑地顫動了一下!
并非能量波動,而是一種更本源的、規則層面的輕微“翹曲”!就像平靜的湖面被一顆擁有特殊質量的石子投入,泛起的漣漪蘊含著獨特的信息。
“共振確認!‘信息種子’結構穩定!已成功錨定目標規則頻率!”微瀾的匯報帶著一絲壓抑的激動。雖然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后續還需要將這枚“種子”安全“投放”出凈土,并期望它能被“守望者”捕捉到,但希望的曙光第一次真正照進了現實。
二、塵影的深挖與意外的“回響”
就在“信息種子”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塵影對那道邊界“雜音”的溯源分析也有了驚人發現。
他并未局限于分析“雜音”本身,而是調動權限,請求微瀾協助,反向追蹤這道掃描可能在與凈土規則接觸時留下的、極其隱晦的“信息殘影”。這如同在犯罪現場尋找一枚幾乎不存在的指紋。
借助微瀾對規則更深的理解,他們成功剝離出了一絲幾乎消散的“元數據”。這數據并非掃描內容,而是關于掃描行為本身的描述——其發起坐標,并非指向“織網者”以往活動的任何已知區域,而是……“灰燼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