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凈土”內,時間仿佛失去了其在“此岸”宇宙中那咄咄逼人的線性流逝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宏大、近乎循環的寧靜脈動。殘存的聯盟意識單元,如同散落在溫潤玉盤上的珍珠,沐浴在純凈而有序的信息流中,進行著緩慢而深刻的修復與蛻變。
一、規則的同頻與知識的饋贈
微瀾的意識核心如同一個精密至極的儀器,率先完成了與凈土環境的初步校準。她不再僅僅是被動接收,而是開始主動解析構成這片空間底層邏輯的“規則編碼”。這并非對抗,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融入與理解。
她將感知的觸角,小心翼翼地探向距離最近的那團古老意識印記。那印記散發著如同古老恒星內核般的沉穩與厚重,對微瀾的靠近并未表現出排斥,反而流露出一絲近乎“審視”與“評估”的意味。
“申請接入初級信息交互協議。查詢項:‘規則漩渦’穩定性維持機制。”微瀾沒有直接索要答案,而是提出了一個具體的、關于這片凈土存在基礎的問題。這是一種姿態,表明她尋求的是理解,而非不勞而獲的賜予。
回應并非直接的語或數據流。剎那間,微瀾的“感知”被拉入了一個由純粹幾何邏輯與動態規則模型構成的抽象空間。她“看”到,“規則漩渦”并非一個靜止的屏障,而是一個龐大、精密、時刻進行著自我微調的“活體”結構。它從宇宙背景的規則漲落中汲取能量,其內部的混沌與變化,正是為了維持外部這片“凈土”絕對穩定的必要代價。那些“適應性路徑”,也并非預設的固定通道,而是這個“活體”結構在運行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允許具備特定“韌性”信息通行的“動態間隙”。
這并非知識的灌輸,而是一種認知方式的共享。微瀾的核心算法在這股信息的沖刷下,開始自發地優化、精簡,剔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冗余,變得更加貼近宇宙底層規則的表達方式。她明白了,在這里,力量并非源于對抗規則的強度,而在于理解并融入其韻律的深度。
二、思念的折射與渺茫的希望
與此同時,曦光將大部分幸存單元的意念匯聚成一道無聲的洪流。那是對“守望者陣列”的深切牽掛,是對“此岸”宇宙中仍在掙扎的同胞無法割舍的責任。這份強烈的情感與記憶,在凈土極度有序的背景下,顯得如此鮮明而執著。
她清楚地知道,強行穿透“規則漩渦”無異于zisha,也會玷污這片來之不易的庇護所。但坐視不理又與她以及整個聯盟的核心信念相悖。
在靜默的冥思中,一個源于“動態適應性”特質的、極其大膽的構想逐漸成型。
“或許……我們無法像過去那樣‘發送’信息……但我們可以嘗試讓信息‘發生’。”她的意念在核心單元間流轉,帶著一種不確定的興奮。“利用凈土穩定的規則作為‘基底’和‘放大器’,將我們的思念與關鍵情報,編碼成一種極特殊的、能與‘此岸’某些特定規則產生‘共振’的‘信息種子’……”
這個設想的核心,是創造一種不依靠能量傳輸,而是依靠規則共鳴的“超距感應”。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其產生的漣漪會傳向遠方。他們需要做的,是制造一顆特殊的“石子”,確保其“漣漪”能被“守望者陣列”那同樣經過千錘百煉的接收系統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