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傳來的信息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在翠星高層內部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震動與分歧。以聯邦總統和軍方為首的保守派強烈反對介入,認為翠星自身尚在恢復期,貿然卷入高等文明間的沖突無異于自取滅亡,主張徹底封鎖消息,銷毀相關數據。
“我們連家門口的‘塵埃回廊’都沒搞清楚,憑什么去管幾萬光年外的閑事?”國防部長在緊急會議上拍案而起,“那什么‘收割者印記’聽起來就不是善茬!我們承擔不起這個風險!”
而以索菲婭、老院士和艾拉為代表的“回響計劃”團隊則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觀察者”的警告絕非空穴來風,那個“有限訪問”權限和燼土星域的坐標,更像是一個求救信號或一次測試。徹底回避可能意味著失去一個了解宇宙真實面貌、甚至預防未來災難的機會,也可能違背了“觀察者”的某種期待,帶來未知后果。
“危險確實存在,”老院士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但被動等待,就能確保安全嗎?凱恩的事件告訴我們,危險會自己找上門。我們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氣,而不是鴕鳥政策。”
艾拉則從晶體那里感受到一種緊迫感,她補充道:“晶體對‘收割者印記’這個詞反應非常強烈,那是一種……深深的厭惡和警惕。我認為,這威脅可能遠超燼土星域本身。”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一直沉默的詢,其意念再次通過某種玄妙的聯系,觸及了艾拉的意識。這一次,它傳遞來的并非具體信息,而是一種感覺——一種對“文明關系網絡”中,燼土星域那片愈發濃重的“混亂陰影”的深切擔憂,以及一絲……對翠星可能扮演角色的微弱期許。它無法明說,但這感覺堅定了艾拉的決心。
最終,在索菲婭的全力周旋和老院士的威望影響下,一個折中的、代號“微光”的計劃獲得秘密批準。他們不會派遣艦隊,也不會公開介入,而是利用“有限訪問”權限,向燼土星域坐標點發射一顆超小型、具備高級隱身和信號偽裝功能的探測衛星——“螢火蟲”。
“螢火蟲”的任務并非軍事偵察,而是盡可能收集燼土星域的社會、文化、輿論信息,特別是關于“遠古遺物”和可能存在的“收割者印記”的線索,并嘗試與星域內渴望和平的勢力建立極其隱秘的單向聯系(只接收,不主動發送)。整個過程將保持最高級別的匿名性。
與此同時,在燼土星域,沖突在“鐵腕帝國”皇帝遇刺(疑似內部權力斗爭)的突發事件后,出現了短暫的混亂和停火期。這為“星耀共同體”內部的和平派提供了喘息之機,他們開始更積極地呼吁談判。
“螢火蟲”經過漫長航行,成功潛入燼土星域,并開始回傳數據。數據顯示,爭奪的“遠古遺物”確實蘊含著強大的能量,但其內部結構極不穩定,且帶有一種令人不安的、仿佛能侵蝕心智的波動——這與“收割者印記”的描述隱隱吻合。更令人擔憂的是,它們似乎在被激活或損壞時,會散發一種特殊的信號,指向宇宙深處某個未知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