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狀頻率的發現,在“回響計劃”核心團隊內部掀起了更大的波瀾。破譯工作陷入了僵局,那精妙的幾何結構仿佛一個沒有鑰匙孔的謎題,其變化規律超出了翠星現有的數學框架。
“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老院士疲憊地揉著太陽穴,“更像是一種……哲學或者邏輯層面的驗證。它在考驗我們的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計算能力。”
艾拉幾乎住在了實驗室,她反復感受著晶體與那遙遠信號之間微弱的共鳴。她發現,當自己沉浸在對晶體能量的感知中,試圖理解其“純凈”與“中和”的本質時,那“鎖”狀頻率的某些細微變化似乎會與她內心的感悟產生某種同步。這讓她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也許……‘鑰匙’不是某種復雜的算法,而是一種……狀態?一種認知水平?”她向索菲婭和老院士闡述自己的想法,“就像我們之前激活全球網絡,靠的不是強行控制晶體能量,而是引導與共鳴。這個‘鎖’或許也是如此,它需要的是某種……‘正確的頻率’,而這種頻率可能源于我們的文明意識本身?”
這個想法太過抽象,難以用常規科學驗證。但鑒于之前成功的經驗,索菲婭決定支持艾拉進行嘗試。他們設計了一套生物反饋系統,將艾拉的腦波活動、情緒狀態以及對晶體能量的感知深度,與一個微型的、模擬“鎖”狀頻率的諧振器連接。當艾拉的精神狀態達到某種奇特的、充滿理解與包容的平靜時,就自動觸發諧振器,向“塵埃回廊”發送一段對應的、承載著她此刻“意識頻率”的回應信號。
這是一個近乎玄學的嘗試,成功率無人能知。
與此同時,燼土星域的沖突果然出現了擴散跡象。“鐵腕帝國”的一支偵察分隊,在追擊“星耀共同體”的商船時,誤入了一個中立文明的邊境,引發了外交糾紛和小規模摩擦。雖然事態暫時被控制,但緊張氣氛如同瘟疫般在鄰近星域蔓延。一些較小的文明開始尋求庇護,選邊站隊,進一步加劇了陣營對立。
記憶宇宙中,溫妤看到“文明關系網絡”上,以燼土星域為中心,一片代表著“緊張”與“恐懼”的暗紅色正在緩慢擴散,侵蝕著周圍原本穩定的光點。她嘗試將意念聚焦于那些被卷入的弱小文明,看到的未來分支大多充滿了動蕩與不確定。
詢的觀察更加深入了。它發現“鐵腕帝國”的內部并非鐵板一塊,其軍事擴張政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國內資源分配不均和底層民眾的不滿,統治者需要外部矛盾來轉移注意力。而“星耀共同體”內部,也有成員對持續沖突帶來的貿易損失感到厭倦。這些內部矛盾,或許是潛在的“平衡支點”,但極其微弱,且難以從外部施加影響。
就在燼土星域局勢愈發緊繃之際,翠星方面,艾拉的嘗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進展。
當她連續數日保持高度專注,內心摒棄了一切雜念,完全沉浸在與晶體共鳴、以及對宇宙生命多樣性的深刻感悟中時,生物反饋系統記錄到她的腦波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諧且充滿活力的模式。模擬諧振器隨之觸發,發出了那段承載著她此刻“意識圖景”的回應。
信號發出后,控制中心再次陷入了緊張的等待。
這一次,回應來得更快,也更清晰。
主屏幕上不再是復雜的頻率圖譜,而是一段經過轉換、可以被翠星設備解讀的、斷斷續續的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