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操場跑道上時,她戴著耳機,一邊慢跑,一邊聽著英語新聞或是單詞速記音頻,呼吸節奏與耳機里的英語發音奇異地同步著。
午飯后,短暫的休息時間,她不再和同學閑聊八卦,而是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塞著耳機,沉浸在一篇篇托福聽力閱讀真題里,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面上劃著關鍵信息詞。
傍晚,結束廣播站的工作后,她直奔圖書館,占據一個固定座位,攤開厚厚的真題集和模擬試卷,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
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和周圍同樣奮斗的同學構成了圖書館里最動人的樂章。
甚至晚上回到宿舍,洗漱完畢躺在床上,她也會塞上父親買的新mp3,里面存儲的不再是流行歌曲,而是英語播客、bbc新聞錄音,或者是一些語速較快的英文有聲書。
常常是聽著聽著,就沉沉睡去,讓大腦在睡眠中也不自覺地熟悉著英語的語感和節奏。
高強度的、浸泡式的學習,效果是顯著的。她的詞匯量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那些曾經晦澀的長難句漸漸變得清晰可解,聽力中也越來越能捕捉到關鍵細節。
更讓她驚喜的是,在亞運志愿者工作中被強行提升的日常口語能力,在此刻發揮了巨大作用。
那段與各國運動員、官員、志愿者朝夕相處、必須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經歷,徹底打破了她“啞巴英語”的困境。
現在,她開口說英語時更加自信流暢,雖然用詞未必完全學術化,但表達自然,反應迅速,那種在真實語境中磨礪出的溝通感,是單純刷題無法獲得的。
她甚至能下意識地運用一些在志愿者工作中常聽到的地道表達方式。
有時在圖書館學累了,她會和同樣準備出國考試的孫薇用英語簡單交流幾句,互相提問,模擬口語考試場景。她的流利度和應對能力,常常讓孫薇感到驚訝。
“曉藝,你這次亞運回來,英語好像又開掛了啊!尤其是口語,感覺更自然了。”孫薇感嘆道。
劉曉藝笑了笑,心里明白,那是在“鳥巢”的通道里、在運動員村的問詢處、在無數次與不同口音的人打交道中,被“逼”出來的進步。
志愿者的經歷,就像為她進行了一場高強度、超實用的語預科培訓。
日子在忙碌中飛逝,雖然辛苦,但劉曉藝感到無比的充實。每一天的背誦、每一套的真題、每一個小時的聽力,都讓她感覺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她知道,此刻的全身心投入,是為了將來能更從容地站在更廣闊的世界舞臺上。
出國計劃不再只是一個模糊的念頭,它化為了書桌上越堆越高的復習資料,化為了mp3里無窮無盡的英語音頻,化為了日記本上一個個被劃掉的倒計時日期。
夢想,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和付出中,變得越來越清晰,觸手可及。
大一下學期的空氣里,悄然彌漫起一種不同于以往的緊張與期待。
對于北廣傳媒大學志在遠方的學子們而,這意味著一年一度的出國交流競選考試正式拉開了帷幕。
這并非簡單的語測試,而是一場綜合實力的嚴峻考核——學生不僅需要保持優異的專業課成績,還必須通過目標外國學校指定的預科科目考試,才能最終斬獲“預科生”資格,踏上為期兩年的異國求學之路。
劉曉藝的目標明確而堅定:哥倫比亞大學,洛錦川正在攀登學術高峰的地方。
選擇哥大,不僅因為它是傳媒領域的圣殿,更因為那里有她思念的人,和一份她渴望與之并肩的夢想。
她知道,兩年的交換學習結束后,她仍需返回北廣完成最終學業,獲取畢業證,但這寶貴的兩年,足以讓她脫胎換骨,站上更高的平臺。
這是一個藏在心底的秘密計劃,她未曾向洛錦川透露分毫。
她想象著,當一切塵埃落定,將offer作為驚喜呈現在他面前時,他臉上會是怎樣驚訝又喜悅的表情。
這個念頭,成了她疲憊時最好的強心劑。然而,準備過程遠比想象中復雜和瑣碎。
除了應對校內繁重的專業課和即將到來的預科考試,她還需要獨自面對大量出國前的準備工作:寄宿家庭的選擇、學校宿舍的申請流程、各類必須的公證書、成績單認證、財力證明……每一份文件、每一個步驟都關乎成敗,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