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小運動員驚喜地接過,立刻別在了自己的隊服外套上,用帶著濃重口音的英語連聲道謝,還興奮地拉著隊友展示。
她把北廣校徽胸針送給了幾位配合默契的其他高校志愿者伙伴:“辛苦了!留個紀念!”
梧桐葉胸針則送給了幾位對北京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的代表團官員:“希望您喜歡北京的秋天。”
而那枚特別的橘子棒棒糖胸針,她送出的格外謹慎,只送給了寥寥幾人:一位在候場時因為想家而偷偷抹眼淚的越南體操小妹妹,劉曉藝別上胸針后,溫柔地用剛學的越南語安慰她“ngkhoc”(別哭),小女孩破涕為笑;
另一位是同樣來自北廣、在媒體區忙得焦頭爛額的同學,收到這份“甜味”的鼓勵,差點感動得抱頭痛哭。
這些設計獨特、充滿新意的胸針立刻成了搶手貨。收到的人愛不釋手,紛紛別在顯眼的位置。
其他代表團的成員看到,都投來羨慕的目光,甚至有人主動來問劉曉藝在哪里可以買到。
“missliu,yourpinissocute!isitpossibletogetone”(劉小姐,你的胸針太可愛了!有可能得到一個嗎?)一位印尼的志愿者羨慕地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曉藝只能抱歉地笑笑:“imsosorry,ionlymadeafewbymyself.itsagift.”(非常抱歉,我只是自己做了很少一些,是禮物。)
但她會熱情地告訴對方胸針的設計靈感,讓對方感受到這份心意。
她的服務臺前,常常圍攏著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運動員。他們性格大多熱情外向,喜歡交流。
劉曉藝便用英語和他們暢聊,介紹北京的美食和景點,有時也會嘗試用臨時學的幾句馬來語、泰語打招呼,雖然發音偶爾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這種努力和真誠卻極大地拉近了距離。
“kamusangatramah!terimakasih,liu!”(你非常友好!謝謝,劉!)一位馬來西亞運動員用馬來語說道。
“khobk混ka!chai-yo!”(謝謝!加油!)一位泰國運動員用泰語為她鼓勁。
國語、英語、以及她那略帶生澀卻足夠真誠的粵語和零星東南亞語詞匯,在她這里交替使用,雖然偶爾會忙中出錯,鬧點小笑話,但那份竭盡全力提供幫助的熱情,感染了每一位與她接觸的人。
大家都覺得,這位中國女孩的笑容和耐心,與她準備的可愛小禮物一樣,都是這次亞運之旅中溫暖而美好的記憶。
當開幕式進行到最高潮,主火炬以震撼人心的方式被點燃時,巨大的歡呼聲幾乎要掀翻“鳥巢”的頂棚。
絢爛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照亮了每一個人的臉龐。
劉曉藝站在指定的待命區域,仰頭望著那璀璨的火焰和煙花,胸中涌動著難以喻的激動與自豪。
她摸了摸口袋里所剩無幾的胸針,又看了看周圍那些別著她心意的新朋友們,臉上露出了疲憊卻無比滿足的笑容。
這一刻,她不僅僅是一個志愿者,更是一座小小的、流動的橋梁,連接著不同的文化和語,傳遞著中國人民的友誼與好客。
這份獨特的經歷,如同她設計的胸針一樣,將永遠別在她青春的紀念冊上,熠熠生輝。腳底雖然因為長時間站立而酸痛,但內心卻無比充盈。
她知道,遠方的洛錦川如果能看到此刻的她,也一定會為她感到驕傲。
喜歡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請大家收藏:()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