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過后,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喝茶消食。陽光透過老式的木格窗欞,在桌面上投下溫暖的光斑。劉爸爸摩挲著手中的茶杯,神情若有所思。
“爸、媽、阿梅,有件事我想跟你們商量。”劉爸爸終于開口,語氣鄭重,“過完年再過多幾個月,我打算申請提前退休了。”
這話一出,眾人都安靜下來。奶奶最先反應過來:“明達,你想好了?廠里的工作可是鐵飯碗啊!”爺爺雖然沒說話,但眼神中也流露出擔憂。
劉爸爸點點頭,語氣堅定:“我想好了。廠里的技術,這一兩年我都陸續傳給徒弟們了。現在幾個主力徒弟都能獨當一面,我也沒什么不放心的。”
劉媽媽輕輕握住丈夫的手,眼中滿是支持:“不管你做什么決定,我都支持你。”
劉曉藝也連忙說:“爸,您辛苦了這么多年,是時候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了。”
劉爸爸感激地看看妻女,繼續解釋道:“我才五十出頭多點,身體還行,不想這么早就閑著。想著趁現在還有精力,把咱們家的超市再完善完善。”
說到這里,他的眼睛亮了起來:“我有個想法——想在超市的基礎上,把五金店也干起來。老店那邊不是還有空地嗎?我想再擴充五十來個平方。”
這個提議讓大家都來了興趣。
爺爺聽后認真地放下茶杯:“五金店?這行當你熟嗎?這行賺得就是一個誠信錢。”劉爸爸自信地笑了:“爸,您忘了我在廠里干了三十五年維修工?對五金行業再熟悉不過了。扳手、鉗子、螺絲刀,這些工具我閉著眼睛都能摸出來好壞。”
“而且,”他越說越興奮,“憑著這些年積累的維修資源和人脈,進貨渠道我都想好了。以前廠里的供應商,現在都還在聯系,能拿到性價比高的貨。”
劉媽媽若有所思:“這主意不錯。現在家家戶戶都在裝修新房,五金需求確實大。”
劉爸爸點頭:“不僅如此,我還打算接一些老舊家電的維修工作。電視機、收音機、電風扇這些,對我來說都不在話下。”
劉曉藝忍不住笑了:“爸,您這是要當全能選手啊!”
劉爸爸也笑了:“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是一行通行行通。我們那會兒在廠里,什么機器都得會修,什么零件都得會配。這點家電維修,難不倒我。”
奶奶擔心地問:“會不會太累了?又要管超市,又要開五金店,還要維修電器。”
劉爸爸安慰道:“媽,您放心。超市有還有這么多店員幫著打理,五金店我可以慢慢來。維修電器更是隨緣,有空就接,沒空就不接。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爺爺沉吟片刻,終于點頭:“既然你想好了,就放手去做吧。你這輩子為廠里付出夠多了,是時候為自己活一回了。”
奶奶也釋然了:“是啊,三十五年的老技工了,是該換個活法了。”
劉爸爸眼中閃著感動的光:“謝謝爸媽理解。其實這些年,我看著超市從一個小賣部發展到今天,心里早就有了很多想法。現在政策好了,鼓勵個體經營,我想抓住這個機會。”
劉媽媽笑著說:“你還記得咱們剛開小賣部那會兒嗎?連進貨都要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人發現或者是被人截胡,現在都能光明正大開超市了。”
“怎么不記得?”劉爸爸感慨道,“那時候誰能想到會有今天?所以說,好的發展都要跟著人成長變化。咱們不能總守著老觀念不放。”
劉曉藝聽著父母的對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看到的是一個老技工不甘被時代淘汰的勇氣,是一個普通勞動者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尋找新定位的智慧。
“爸,您打算怎么做?需要我幫忙做市場調研或者規劃嗎?”劉曉藝主動請纓。
劉爸爸欣慰地看著女兒:“你有這份心就夠了。不過具體經營的事,爸還是自己來。你這幾年書不是白讀的,但五金這行當,講究的是實踐經驗更講究一個。”
他繼續描述著自己的規劃:“我打算主打簡單平價的五金商品,螺絲螺母、水管電線、基礎工具這些。太專業的機械零件就不做了,畢竟面向的是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