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完菜,劉曉藝借口要給手機充電,回到房間。開機后,果然看到一條洛錦川的短信:“睡得很好,燒退了。想你。”
簡單的七個字,卻讓她的心一下子明亮起來。她回復道:“好好休息,記得吃藥。我也想你。”
按下發送鍵時,劉曉藝的唇角不自覺地揚起。她知道,距離跨年還有一段時間,但她已經開始期待那個越洋電話了。
在辭舊迎新的時刻,聽到最愛的人的聲音,許下新年的愿望——這大概就是幸福最簡單的模樣。
小鎮的炊煙裊裊升起,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切都充滿著希望,正如這個時代,正如他們的青春。
午飯時分,奶奶家的八仙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炸貨葷素丸子油亮誘人,清蒸魚鮮香撲鼻,時令蔬菜青翠欲滴,還有一鍋老火燉湯在煤爐上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
“爸、媽,嘗嘗這個魚,今早集市上買的,活蹦亂跳的。”劉媽媽王安梅給二老夾菜。
劉爸爸開了瓶白酒,給父親斟上:“爸,咱爺倆喝一杯。這一年您二老辛苦了。”
爺爺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縫:“不辛苦,看到你們把日子過好了,比什么都強。”
吃著飯,話題自然轉到了超市的生意上。劉爸爸感慨道:“回想起來,咱們家超市能開起來,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劉媽媽接話:“是啊,剛開始就咱們一家小賣部,后來周邊漸漸熱鬧起來,咱們就擴大成了超市。現在想想,真是走對了一步棋。”
劉曉藝好奇地問:“現在超市生意怎么樣?我看咱們家好像變化很大。”
說到這個,劉爸爸頓時來了精神:“好著呢!就是因為開得早,業務范圍廣,再加上咱們口碑一直不錯,現在生意好得有時候都忙不過來。”
王安梅笑著補充:“有時候忙起來,連我都忘記飯點了。后來索性就跟旁邊的小飯館訂了長期合作,每天中午準時送飯過來。員工們輪班吃飯,既不耽誤生意,也能吃上熱乎飯。”
劉曉藝想象著那個場景:忙碌的超市里,員工們輪流到后院的小桌前快速吃飯,而前臺的生意一刻不停。
這種忙碌,透著滿滿的生機與希望。
“最暢銷的是小吃和速食,”劉爸爸如數家珍,“早餐基本都能賣完,包子饅頭、豆漿油條,都是附近工廠上班族的最愛。烤腸機和鹵貨攤前總是排著隊。”
劉媽媽接著說:“我們還學了城里超市的做法,提供泡面服務。在門口支了幾張折疊桌和紅塑料凳,買了泡面的顧客可以當場泡了吃。沒想到特別受歡迎,成了街邊一景呢!”
劉曉藝想起剛才在鎮上看到的景象,確實有不少小店都在門外擺了桌椅。這種靈活的經營方式,正是90年代后期個體經濟活力的體現。
“現在老店面積擴到一百個平方了,”劉爸爸語氣中帶著自豪,“新店也有六十平方。要不是考慮到管理跟不上,還能開更大。”
劉媽媽點頭:“生意是做不完的,咱們得量力而行。現在兩家店請了六個員工,王磊陳鑫幾個都是得力的,幫忙打理得井井有條,我們已經輕松多了。”
說到這里,劉爸爸嘆了口氣:“廠里工作也快到頭了。按工齡算,我其實已經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