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的洛錦川安靜地聽著,背景是那邊上午特有的寧靜。待她說完,他才緩緩開口,聲音通過電波傳來,一如既往的冷靜,卻帶著撫慰人心的力量。
“曉藝,你的問題不是時間不夠,是把所有任務都堆在了‘學習時間’里。”他一針見血,“語學習,尤其是積累性的部分,更需要的是環境和碎片時間的利用,而不是大塊時間的強攻。”
他頓了頓,繼續指導:“你可以試著把英語‘放出來’,融入到你的生活里,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需要正襟危坐才能完成的任務。
比如,把你的手機系統語改成英文,剛開始會不習慣,但強迫自己適應,很快你就會發現詞匯量無形中就增加了。
制作一些便攜的單詞卡、語法要點卡,放在口袋里,晨跑的時候、排隊打飯的時候、甚至等下一節課開始的幾分鐘,都可以拿出來看兩眼。
做真題卷子也不需要每次都抽出完整的兩小時,可以把不同類型的練習拆開,今天做三篇閱讀,明天集中練聽力,后天專攻作文,這樣分散開來,壓力會小很多,記憶效果反而可能更好。”
他的話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劉曉藝思維里的某個鎖結。她一直習慣于集中火力猛攻,卻忽略了細水長流的滲透力量。
“我明白了…”她喃喃道,腦海里已經開始規劃新的時間表,“化整為零,潤物無聲。”
“沒錯。”洛錦川的聲音里似乎含了一絲笑意,“相信我,這樣你會更輕松,也更有效率。你的基礎已經很扎實,現在需要的是策略和一點耐心。”
這次通話之后,劉曉藝的學習模式進行了微調。
她的手機界面變成了全英文,一開始確實磕磕絆絆,但不到一周,她就完全適應了,甚至發現了很多之前沒注意過的有趣功能。
她的口袋里永遠揣著自制的小卡片,正面是單詞或語法點,反面是中文釋義或例句。
清晨跑步時,耳機里不再是音樂,而是bbc的6minuteenglish;晚上在食堂排隊,她手中必定拿著一本巴掌大的單詞手冊,嘴里無聲地默念。
做六級真題和模擬卷的時間也被她巧妙拆分。
午休后清醒的20分鐘,用來做一篇仔細閱讀;下午課間的15分鐘,快速完成一篇快速閱讀;晚上圖書館學習間隙的半小時,則留給聽力練習。
周末再找一個完整的時間,進行模擬考試和錯題分析。
這種方法不僅沒有耽誤她的專業課復習,反而因為任務被分解,每個小單元的目標更明確,完成起來更有成就感,效率顯著提升。
她不再覺得英語學習是一座需要耗費巨大力氣才能翻越的大山,而成了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當期末考試終于來臨時,劉曉藝走進考場的心情是平靜而自信的。她沒有臨陣磨槍的慌亂,因為該做的準備早已融入過去每一天的日常。
對于專業課考試,她一如既往地認真審題,邏輯清晰地作答,將那些已被她內化的知識點和自己的獨到見解流暢地書寫在答卷上。
考試周結束,校園里彌漫著解放的歡快氣息。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計劃著寒假行程,而劉曉藝則在平靜中等待結果的公布。
成績出來的那天,是一個陽光很好的上午。輔導員在班級群里發布了綜合成績排名表的文件。宿舍里,仙亞,楚文靜和蘇晴緊張地互相推諉,誰都不敢先點開。
劉曉藝深吸一口氣,移動鼠標,點開了文件。
表格很長,她直接從最上面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