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努力是可見的。專業課筆記做得比誰都詳細,英語六級詞匯書已經被翻得起了毛邊,每次課堂提問和作業都全力以赴。
她甚至會在舞蹈社訓練休息的間隙,拿出小小的單詞本默記幾個單詞。
“曉藝,你也太拼了吧。”孟小雨看著她眼下的淡青色,忍不住勸道,“偶爾也要放松一下啊。”
劉曉藝笑著搖搖頭:“沒事,我覺得很充實。”她確實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感,為目標奮斗的過程本身,就帶著令人著迷的滋味。
她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知:她的優勢在于綜合素養和策劃思維,劣勢在于相比那些經驗豐富的同學,她的實踐播音技巧可能還略顯生澀。
于是,在苦攻文化課的同時,她也沒放松對專業技能的自我訓練。每天清晨,她會找校園里僻靜的角落練習發聲、朗讀報紙,模仿新聞主播的語調和節奏。
運動會的喧囂持續了兩天。劉曉藝作為班級的一份子,也為參賽的同學加油助威,但更多的時候,她是一個冷靜的觀察者。
她觀察廣播站那些師兄師姐是如何工作的,如何緊急處理突發狀況,如何讓枯燥的賽況播報變得生動有趣。
她默默地將這些觀察記在心里,轉化為自己成長的養分。
運動會結束的那天下午,人群漸漸散去。劉曉藝最后一個離開看臺,她再次望向已經空無一人的廣播站,眼神堅定。
那里是她的目標,是一個需要憑借絕對實力才能叩開的大門。她知道前方的競爭有多激烈,那近乎百里挑一的殘酷概率足以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但她不會退縮。
她轉身走向圖書館的方向,背影在秋日的夕陽下拉得很長。
她的步伐穩定而有力,正如她此刻的心境:清晰的目標,匹配以持續的努力,以及一份被洛錦川磨練出的、面對挑戰時的冷靜與沉著。
年級前三?她想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名額,更是證明自己配得上那個夢想的資格。
這場無聲的戰役剛剛打響,而她,已經做好了全力以赴的準備。
運動會的熱鬧喧囂如潮水般退去,校園重歸寧靜,而一種更為緊張、內斂的氛圍開始在北廣的校園里彌漫開來——期末考試的季節來臨了。
對于劉曉藝而,這場考試的意義遠非一次簡單的學業檢驗。它是通往夢想平臺的敲門磚,是證明自己實力的試金石,更是對過去一整個學期所有努力與付出的最終考核。
從運動會結束后,她就進入了更高強度的沖刺狀態。此時的劉曉藝,早已非吳下阿蒙。
在洛錦川那套被戲稱為“武林秘籍”的高效學習法鍛造下,結合在專業課堂上的潛心鉆研以及在京大聯誼等實際活動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她逐漸摸索并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學習風格和專業認知。
她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學會了主動解構和重構。
無論是新聞理論還是播音技巧,她都能將其分解成核心要素,再用自己的邏輯和理解重新編織,融入她從洛錦川那里耳濡目染的前沿視角和對未來媒體熱點的敏銳感知。
她的作業和課堂發,常常能呈現出一種既有扎實根基又不乏新穎觀點的獨特氣質,這讓她在眾多優秀同學中逐漸顯露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辨識度。
更重要的是,那次在北廣后臺的短暫電臺實操經歷,雖只是驚鴻一瞥,卻像一顆種子在她心中生根發芽。
她真切地觸摸到了專業設備的質感,感受到了聲音通過電波傳遞出去時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與魅力。
這份體驗,讓她后期的所有理論學習都有了更為具象的依托和更熾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