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話,說到了劉明達和王安梅的心坎里。他們反復權衡,又實地去看了那套小洋房好幾次。
每次去,王安梅都在院子里比劃著哪里種花,哪里放搖椅;劉明達則琢磨著如何改造廚房和衛生間的布局,如何加固老舊的門窗。
那份對土地的眷戀,對更大生活空間的渴望,以及對親手打造一個夢想家園的憧憬,最終戰勝了對繁瑣裝修工程的畏懼。
“就它了吧!”劉明達最終拍板,語氣堅定,“房子舊點不怕,咱們自己動手,一點點把它修整好,修成咱們自己最喜歡的樣子!錢不夠,就慢慢來,先弄必須的,其他的慢慢添置。”
王安梅高興地直點頭,眼角的皺紋都笑成了幸福的弧度。
決定之后,便是忙碌的開始。談價格、辦手續、跑房產局…
所有流程都是劉明達親自去跑,雖然繁瑣,但他干勁十足。
拿到房產證的那天,夫妻倆特意去小院子里坐了坐,雖然院子里還雜草叢生,屋內空空蕩蕩且破舊,但他們眼中看到的,卻是未來繁花似錦、溫馨滿滿的家。
他們開始規劃裝修方案。找了幾家裝修隊來看,量房,出報價。他們不追求豪華,但要求材料環保扎實,布局合理實用。
王安梅想要一個寬敞明亮的廚房,劉明達想要一個能曬太陽、看院子的書房,他們給曉藝預留了樓上采光最好、帶一個小陽臺的房間。
“這里給你放書桌,這里做衣柜,陽臺可以擺個畫架,你以前不是喜歡畫畫嗎?”王安梅在電話里興奮地跟女兒描述著規劃。
劉曉藝聽著母親充滿希望的話語,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這套帶著院子、需要用心修繕的老房子,不僅僅是一個居所,更承載著父母對美好生活的所有向往,凝聚著這個家過去多年的奮斗積累,也映射著對未來團圓、安寧、幸福生活的期許。
它或許不是最貴最新的,但卻是最符合他們內心需求的、獨一無二的家。
忙碌的學業之余,曉藝也開始留意一些家居設計和庭院布置的雜志,偶爾會把自己覺得不錯的圖片寄回家,給父母提供參考。家的模樣,在一家人的共同描繪下,越來越清晰。
秋日的陽光透過白楊樹葉灑在北京廣播學院的林蔭道上,斑駁陸離。劉曉藝抱著剛領到的一摞專業書,快步走向第三教學樓。她的臉頰因小跑而泛紅,馬尾辮在腦后一甩一甩,顯得朝氣蓬勃。
“曉藝,等等我們!”
身后傳來熟悉的喊聲。劉曉藝回頭,看見室友楚文靜和蘇晴正氣喘吁吁地追上來。
“公開課快要遲到了,”劉曉藝放緩腳步,等兩人跟上,“聽說今天來講課的是中央人民廣播臺的資深主持人。”
三個女孩并肩走在校園里,成為北廣萬千學子中的一員。對劉曉藝而,這一切仍像一場夢。
半年多前,她還在那個市里的高級高中里挑燈夜戰;如今卻已站在了中國廣播傳媒的最高學府。
“你的練功服帶了嗎?”楚文靜忽然想起什么,問道,“下午形體課可不能忘。”
蘇晴拍拍自己的背包:“放心吧,我都帶著呢。不過說實話,第一次穿那種緊身練功服,我還真有點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