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的周末,劉曉藝特意回了趟鄉下。
爺爺奶奶的小院里,老黃狗歡快地搖著尾巴。她幫著奶奶摘菜、陪爺爺下棋,還特意用新學的攝像技術給二老拍了段視頻。
“乖囡囡,出遠門在外要當心。”奶奶把曬干的槐花裝進布袋,“這是安神的,睡不著就放枕頭底下。”
爺爺則神秘地把她叫到里屋,從樟木箱底摸出個鐵皮盒子:“你太爺爺當年讀洋人私塾時用的,現在傳給你。”
盒子里是泛黃的船票和幾張民國時期的明信片,上面工整的小楷記錄著百年前游子的思鄉之情。
劉曉藝小心地收進行李箱最里層,這是比任何禮物都珍貴的傳家寶。
臨行前一周,劉曉藝依次拜訪了兩位恩師。
林如卿老師的舞蹈室里,她再次跳起了藝考時的《梁祝》,身姿比半年前更加舒展;
方秀蘭老師的繡架前,她完成了當年未竟的《百鳥朝鳳》,最后一針落下時,老人家用粗糙的手掌輕撫她的發頂:“丫頭,要飛得更高。”
出發前夜,劉家父母忙前忙后地收拾行李。
王安梅往箱子里塞了十包榨菜、五袋方便面,甚至依舊還有一小瓶自制辣椒醬;劉爸爸劉明達則偷偷在女兒錢包里塞了厚厚一沓美金——那是他跑運輸時攢下的私房錢。
“爸,媽,夠了。”劉曉藝哭笑不得地攔住父母,“我是去兩周,不是兩年。”
王安梅突然紅了眼眶:“你從小就沒出過遠門,這一下子就要飛過大半個地球......”
劉明達摟住妻子的肩膀:“閨女長大了,該去看看世界。”
他轉向劉曉藝,聲音有些哽咽,“見到阿川那小子,告訴他...告訴他家里都好,別惦記。”
劉曉藝檢查著隨身物品:錄取通知書復印件(要給洛錦川看)、周漾托帶的禮物、爺爺奶奶給的護身符、方秀蘭老師繡的平安結......
還有最重要的——那張她偷偷準備的斯坦福校園地圖,上面用紅筆圈出了洛錦川宿舍的位置。
手機屏幕亮起,是洛錦川發來的短信:“明天你該查高考分了,別緊張。無論結果如何,我都在這里等你。”
后面跟著個簡陋的愛心符號——這個理科生至今沒學會用手機打表情。
劉曉藝咬著嘴唇笑了。
她想象著明天這個時候,自己將穿越云層,跨越太平洋,給那個在異國他鄉奮斗的少年一個猝不及防的驚喜。這個念頭讓她心跳加速,像揣著一只振翅欲飛的蝴蝶。
同樣的月光也照耀著斯坦福的紅屋頂,照耀著北京廣播學院的林蔭道,照耀著這個小縣城里所有懷揣夢想的年輕人。
劉曉藝輕輕合上行李箱,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跨越地理距離的旅行,更是向著共同未來邁出的重要一步。
1997年8月12日凌晨四點,劉曉藝站在上海虹橋機場的出發大廳,手指緊緊攥著護照和登機牌。
行李箱里裝著精心準備的禮物:錄滿廣播節目的磁帶、繡著并蒂蓮的平安符、記錄這兩年點點滴滴的日記本,還有周漾托帶的警徽鑰匙扣。
喜歡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請大家收藏:()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