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舍已是深夜。洛錦川輕手輕腳地進門,發現室友們都睡了。他打開臺燈,從書包里取出劉曉藝的最新來信。
信紙上帶著淡淡的茉莉花香,字跡工整得像是印刷體:
“錦川,我藝考的生活比想象中忙碌......中戲這邊有個女生就是央視主持人的女兒,還有個男生已經拍過三部電視劇了......但我一點也不怕,因為我知道你在更遠的地方努力著......”
洛錦川微笑著把信紙貼近胸口。
窗外,斯坦福的鐘樓敲響了十二下。他打開電腦,開始整理明天的課堂筆記。
屏幕的藍光映著他疲憊但堅定的臉龐——在這所世界頂尖學府里,他像一株頑強生長的竹子,在異國的土壤中深深扎根,向著陽光伸展。
周五的例會讓洛錦川見識了美國大學社團的運作方式。外聯部有嚴格的kpi考核,每個成員都要負責具體的合作企業。他被分到了硅谷新崛起的互聯網公司——雅虎。
“你的任務是爭取他們下學期的校園招聘會。”凱瑟琳遞給他一份厚厚的資料,“別搞砸了,中國男孩。”
安德森把他拉到一邊:“別在意凱瑟琳,她叔叔是參議員,從小被慣壞了。”他眨眨眼,“我看好你,洛。國際化是未來趨勢,我們需要你這樣的橋梁。”
周末,洛錦川照例去了寄宿家庭——一對退休教授懷特夫婦住在帕羅奧圖安靜的小區。
懷特先生正在花園里修剪玫瑰,見到他立刻露出笑容:“洛!快來嘗嘗瑪麗的蘋果派,剛出爐的!”
溫暖的廚房里,懷特太太端出熱騰騰的派,關切地問:“學習還順利嗎?”
“還不錯。”洛錦川切下一小塊派,“就是布什教授有點不太友好......”
“啊,那個老頑固,就在隔壁兩個街區住著。”懷特先生哼了一聲,“他當年還反對我收中國訪問學者呢。別理他,用實力說話。”
回到房間,洛錦川打開窗,讓費城的夜風吹散一天的疲憊。書桌上擺著他和劉曉藝的合影,背后是那盤珍貴的錄音帶。
他按下播放鍵,熟悉的嗓音流淌而出:“......今天的最后一首歌,送給所有為夢想努力的人......”
三千公里外的北京,劉曉藝或許正走在北廣的林蔭道上;而此刻,斯坦福的月光同樣溫柔地籠罩著這個中國留學生的窗臺。洛錦川翻開《傳播學研究方法》,在扉頁上寫下今天的日期和一個簡單的單詞:persist(堅持)。
1997年2月10日,洛錦川站在斯坦福購物中心的禮品店里,手指輕輕撫過一排精致的音樂盒。
窗外飄著費城罕見的細雨,將商場的家庭促銷的紅色招牌暈染成模糊的色塊。
“需要包裝嗎?”店員微笑著遞過一個系著緞帶的小盒子。洛錦川點點頭,從錢包里取出一張照片遞給店員:“請把這個一起包進去。”
照片上是去年夏天他和劉曉藝在玉江中學門口的合影,兩人穿著校服,肩并肩站在梧桐樹下。
那時候他們還不知道,這將是分別前最后一張合照。
“女朋友在中國?”店員是個亞裔老太太,手法嫻熟地打著蝴蝶結。
“嗯,她即將在北京讀大學。”洛錦川的英語已經相當流利,只是在說"bei激ng"時仍會不自覺地放柔聲調。
走出商場,雨絲變得更密了。洛錦川把禮物小心地塞進背包最里層,撐開傘走向公交站。
路上經過一家花店,櫥窗里擺滿了鮮艷的紅玫瑰,幾對情侶正在里面挑選花束。
他駐足片刻,最終還是沒有進去——國際快遞無法保證鮮花的新鮮度,去年他寄的玫瑰到北京時已經蔫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