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半,比賽正式開始。第一個上場的是臨海一中的選手,他選擇的"科技與人文"主題演講鏗鏘有力,為比賽開了個好頭。
玉江中學的隊員們聚在后臺休息室監控器前觀摩。當悅城三中的徐明作為第13號選手登場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我演講的題目是《記憶的顏色》。”徐明的聲音通過頂級音響系統傳遍整個禮堂,“在抗戰紀念館,我見過一面墻,上面刻著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民族英雄們的名字。那不是黑色,不是白色,而是一個民族記憶的原色...”
他沒有使用任何花哨的技巧,只是用最樸實的語講述自己的見聞,卻讓全場鴉雀無聲。當他說到一位幸存者老人用顫抖的手撫摸遇難親人名字時,評委席上幾位老教授悄悄摘下眼鏡擦拭,敏感的話題讓臺下的日本隊伍臉上也帶了幾分尷尬。
“96.4分!”當主持人報出這個驚人高分時,現場爆發出熱烈掌聲。這意味著玉江中學必須拿到至少95分才能保持亞軍位置。
“到我們了。”黃鈺瀟深吸一口氣,整了整領帶。陳浩跟在他身后,手里緊緊攥著演講稿,整理一下儀容,抓了抓頭發。
指導老師覃老師突然叫住他們:“等等!”她快步上前,幫黃鈺瀟調整了一下領帶,又輕輕拍了拍陳浩的肩膀,“記住,聲音是有溫度的。把你們想傳達的情感,通過溫度傳遞出去。”
站在舞臺中央,黃鈺瀟看著臺下黑壓壓的觀眾,突然想起第一次在玉江中學廣播站播音的情景——那時他緊張得把“各位老師同學”說成了“各位老同學師”,被全校笑話了一個星期。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歷史的回響》。”黃鈺瀟的聲音在專業音響的加持下顯得格外渾厚,“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中,有些聲音永遠不該消失...”
陳浩接棒時,起初聲音有些發抖,但當講到爺爺參加抗美援朝的故事時,這個靦腆的男孩突然像變了個人:
“...爺爺說,戰場上最可怕的不是槍炮聲,而是寂靜——那意味著又有一位戰友永遠沉默了。但正是這些沉默,換來了今天我們在這里自由發聲的權利...”
他們巧妙地將個人記憶與宏大歷史交織,最后以一段原創詩歌結尾:“...讓紀念碑不只是石頭讓教科書不只是文字讓紀念成為活著的呼吸讓反思照亮前行的路...”
演講結束,禮堂里先是一片寂靜,隨后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評委席上,那位白發蒼蒼的歷史學家竟然站了起來鼓掌——這在嚴謹的評分環節極為罕見,那位不茍笑的悅城大學播音系主任竟然悄悄抹了抹眼角。
“玉江中學最終得分...96分!”
休息室里瞬間沸騰。覃老師激動地擁抱了每一個隊員,連一向穩重的馮超都跳了起來。
這個分數不僅鎖定了亞軍,還創造了玉江中學在該項賽事的歷史最佳成績。
中午的食堂里,各國選手混坐在一起,交換紀念品和聯系方式。日本隊的佐藤由紀送給劉曉藝一套精美的和風書簽,澳大利亞的湯姆則塞給她一袋袋鼠造型的巧克力。
“下午還看比賽嗎?”張麗嘴里塞滿食物,含糊不清地問。
“當然要看,”劉曉藝小心地收好這些禮物,“特別是圣瑪麗學院的演講,他們抽到了好題目。”
正說著,艾瑪帶著她的隊員們走了過來。這位英國女孩今天換了一身正裝,金發高高盤起,更顯成熟干練。
“黃and劉,聽說你們拿到了96分?”她吹了個口哨,“看來我們得拼命了。”
黃鈺瀟笑著遞給她一瓶玻璃瓶汽水:“祝你好運。不過...別太好運。”兩個隊長相視一笑,碰了碰汽水瓶。這種惺惺相惜的競技精神,正是這場國際賽事最珍貴的收獲。
午休時分國際聯中休息區的走廊上洋溢著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