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清晨,悅城國際聯合中學的校園里彌漫著緊張而興奮的氣息。
劉曉藝推開招待所臨時客房的窗戶,濕潤的晨風撲面而來。遠處,省廣播電臺的轉播車已經就位,工作人員正在架設臨時天線。
“曉藝,快來看!”黃鈺瀟在樓下揮舞著一份剛印刷出來的《賽事日報》,頭版赫然印著昨日比賽的成績排名和今日賽程。
劉曉藝小跑下樓,接過報紙。油墨的清香混合著清晨的露氣,九十年代特有的鉛字印刷在晨光中格外清晰:
“玉江中學逆轉團隊積分第一,辯論賽上演精彩對決
今日賽程:第三場新聞播報比賽(上午)、第四場創意廣播劇比賽(全天)。”
“第三場比賽,中文新聞稿實時播報
比賽時間:上午900-1530
......”
“第四場比賽:自由選題廣播節目制作
比賽時間:上午900-1230
評分標準:市民收聽率30%、場外投票30%、評委評分40%
特別提示:省廣播電臺將開放fm78.6臨時頻段全程直播。”
“我們第四場比賽抽到的是10點45分的時段,”黃鈺瀟指著賽程表,“不算最好但也不差。國際聯中在9點開場,日本隊壓軸。”
張麗匆匆跑來,手里拿著幾頁皺巴巴的稿紙:“我熬夜根據以前的我們廣播站的風格改的節目策劃,你們看看!”
“這次第三場、第四場比賽是同時段進行的,第四場開通了場外投票的新功能。我們第三場是馮超和鄭浩上場,第四場比賽由劉曉藝帶著徐秋和明濤一起上情景劇?”
“覃老師說我們今天的出場順序調整了,”黃鈺瀟指著內頁的賽程表;
“口條清晰的馮超和徐秋負責新聞播報,情緒穩定的師妹劉曉藝、徐秋帶著新來有特長的明濤帶隊做廣播劇。”
國際聯中本次給每個學校的同學都安排了四個教室做備賽的休息室里,每個學校的同學可以在比賽前來到休息室里面,各校選手都在抓緊最后時間準備。
劉曉藝注意到悅城三中的隊員們圍坐在角落,他們的站長——去年省演講比賽冠軍林曉,正在示范一種特殊的發音方法。
“他們在練胸腔共鳴,”張麗小聲解釋,“聽說三中廣播站每周都有專業播音員去輔導。”
馮超湊過來,手里拿著厚厚一疊自制的新聞卡片:“我和鄭浩模擬了二十多種突發新聞場景,從地震到股市暴跌..."
這個平時很跳脫活潑的高二男生,此刻眼中閃爍著罕見的斗志。劉曉藝想起他剛入廣播站時,連讀稿都會緊張到結巴,如今卻要代表學校出戰重要比賽,還是最考驗定力的新聞廣播。
上午九點,新聞播報比賽在市廣播電臺的專業演播廳舉行。與往屆不同,本次比賽模擬真實新聞直播間環境,選手需要面對不斷插入的突發消息。
“第三組,玉江中學對陣新加坡華僑中學。”工作人員引導道。
馮超和鄭浩走進比賽設置好的演播室,被眼前的專業設備震撼了——六塊實時新聞監控屏,不斷跳動的新聞快訊條,還有能同時接收四路信號的調音臺。
第二天上午進行的第三場比賽是最考驗個人能力的新聞快訊播報。作為玉江中學代表,將要面對5-7條長短不一的突發新聞。
演播臺上燈光熾熱。他們深吸一口氣
“比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