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城國際聯合中學的大禮堂外人頭攢動。劉曉藝跟在指導老師和站長黃鈺瀟身后穿過人群,耳邊充斥著各地方和外語的交談聲。省電視臺的轉播車停在最顯眼的位置,工作人員正忙著調試設備。
張麗突然拽住她的袖子,示意了校門口停下一輛豪華大巴,車上走下一隊穿著正式禮服的金發碧眼的學生,胸前別著英國伊頓公學的校徽。“那是上屆歐洲中學生辯論賽的冠軍隊伍!”
禮堂內,巨大的電子屏顯示著今日賽程:上午900-1130第一輪中英文演講比賽,下午1400-1730迷你英語辯論賽初賽。評委席上已經坐滿了人,除了省內知名教授,還有幾位明顯是外籍的面孔。
“聽說那位戴眼鏡胡須全白的是牛津大學的文學教授,”張麗壓低聲音,說著她聽來的消息“省教育廳特意邀請來的。”
簽到臺前已經排起長隊。劉曉藝注意到工作人員都是國際聯中的學生,統一穿著黑紅色英式制服,能用中英文流利交流。
簽到后,每人領到一個文件袋,里面除了各式證件,還有一本燙金封面的《賽事規則手冊》。
“這規格...”張麗翻開手冊,倒吸一口涼氣,“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正式。”
“聽師兄說是幾個國家輪流承辦的,本屆今年剛剛好就是輪到悅城國際聯中作為主辦方,上一屆是在新加坡舉辦的,那時候我們學校還沒有資格參賽的。”站長黃鈺瀟解釋道。
劉曉藝快速瀏覽比賽規則:每支隊伍10人,分5場不同形式的比賽,除了單項評分,還有團體積分。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的電話投票環節——這在90年代可是新鮮事物。
“各位領隊請注意,開幕式一小時后在大禮堂舉行,請準時入場。”工作人員舉著擴音器提醒道。
玉江中學的指導老師覃鑲玉拍了拍手:“同學們,我們先到休息室做最后準備。”
休息室里,十名隊員圍坐一圈。覃老師展開一張賽程表:“根據之前會議的安排,我們第一場是雙語播報,由王磊和羅子杰出戰;第二場辯論賽派文淵、張麗和劉曉藝;第三場新聞播報...”
玉江中學的座位區在第三排。劉曉藝剛坐下,就聽見身后傳來一陣騷動——國際聯中的代表隊入場了。他們統一的深藍色制服在人群中格外醒目,走在最前面的馬克正用流利的德語與一位外籍評委交談。
“各位選手請注意,”廣播里響起標準的雙語播報,“第一輪的演講比賽和第二場的迷你辯論賽的初賽都是將分三個會場同時進行,請根據屏幕提示前往各自比賽場地。”
休息室外的大屏幕閃爍幾下,顯示出分組名單。玉江中學被分在a組,同組的還有日本櫻丘高中、市一中、臨海六中、東市華僑二中和澳大利亞墨爾本中學。
“我們的第一輪選手是王磊和羅子杰,”覃老師看著手里的會議記錄,拍了拍兩個高一男生的肩膀,“放松心態,正常發揮就行。”
劉曉藝低頭翻看自己準備的資料,第一場雙語播報要求兩人在模擬演播臺上進行實時翻譯,考察語轉換、邏輯思維和應變能力。五項評分標準,每項滿分10分,總分50分。
相較于市級比賽的不同,本次省級賽更加注重各參賽隊的臺風、應變能力和對于新聞廣播事業的創新。
“別緊張。”黃鈺瀟小聲說,“我們陪著他們練了那么多次同步翻譯,沒問題的。”
與此同時,國際聯中的控制室內,賽事總指揮陳教授正在做最后確認。
巨大的監控屏幕上顯示著三個比賽場地的實時畫面,工作人員戴著耳機來回穿梭。
“評委席確認完畢,12位評委已全部就位。”
“電話投票系統測試完成,線路通暢。”
“現場同聲傳譯設備檢查無誤。”
陳教授點點頭,轉向身旁的史密斯校長:“這次我們邀請了bbc和nhk的資深媒體人擔任外籍評委,以確保評分的公正,省里很重視。”
史密斯校長整理著領帶:“希望孩子們能展現出最好的水平。對了,市民投票環節準備好了嗎?”
“放心,省電信局專門為比賽開通了十條熱線,短信平臺也調試好了。”陳教授看了看表,“該去開幕式了。”
國際聯中的大禮堂座無虛席。當41支代表隊依次入場時,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劉曉藝走在玉江中學隊伍最前面,抬頭看到禮堂穹頂上懸掛著各國國旗,四周墻壁采用特殊的聲學設計,確保每個角落都能聽到清晰的聲音。
開幕式上,省教育廳副廳長用中英文致辭:“...這是我省首次舉辦如此規模的國際性中學生廣播賽事,希望各位選手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隨著音樂響起,巨大的電子屏亮起,播放著比賽種子選手和參賽隊伍的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