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悅城國際聯合中學的校園里一片繁忙景象。作為東道主,他們不僅要準備參賽,還要負責整個賽事的接待工作。
“橫幅再往左一點!”學生會主席馬克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指揮著。他是中德混血,父親是德國工程師,母親是悅城大學的德語教師。“接待處的水和資料都準備好了嗎?”
“都安排好了。”副會長小林擦了擦汗,“市旅游局派了十名翻譯志愿者,明天就到。”
國際聯中的超大禮堂內,工人們正在調試價值數百萬的音響設備。校長史密斯先生——一位來自英國的教育家,正和副校長陳教授檢查舞臺布置。
“這次比賽是我們學校展示國際化辦學成果的重要機會,也是展現我們學生的風采最佳的舞臺。”陳副校長用英語說道,“省里非常重視。”
史密斯校長點點頭:“我看到名單上有不少優秀選手。特別是玉江中學的劉曉藝,聽說她的英語演講很有特色。”
“您消息真靈通。”陳副校長笑了,“那孩子確實不錯,去年省英語競賽的冠軍。”
另一邊,悅城三中的廣播室里,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來。
“語速還是太快,臺風也不行!”指導老師黃老師嚴厲地指出,“這是廣播,是演講,不是說繞口令!”
參賽選手徐明低著頭,額前的碎發被汗水打濕。三中是老牌重點中學,去年市級聯賽意外在單人演講上輸給了玉江中學,這次憋著一口氣要雪恥。
“黃老師,國際聯中提供的資料上說,外籍評委更看重內容的邏輯性和感染力...”一個女生小聲提醒。
“所以我們更要突出中國特色!”指導老師推了推眼鏡,抿了口保溫杯里的枸杞茶,“徐明,把《黃河頌》那段加上感情再練十遍!練完再翻譯成英文試試。”
市一中的備戰方式則截然不同。他們的訓練室里播放著bbc的新聞錄音,學生們跟讀模仿。
“發音要更地道。”外教詹姆斯糾正道,“記住,這不是背書,是交流。”
隊長林曉是玉江中學的老對手,她也點點頭。一中走的是國際化路線,他們相信這次比賽是與世界接軌的好機會。
比賽前三天,各市代表隊陸續抵達悅城。省文廣旅局包下了國際聯中附近的所有招待所,最豪華的悅賓飯店則留給了外賓和評委。
玉江中學的大巴穿過悅城時,劉曉藝趴在車窗上,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
九十年代的悅城正處在高速發展中,高樓大廈與老式巷子并存,街上行人衣著時髦,自行車流中偶爾能看到幾輛進口轎車。
“看!那就是國際聯中的校園!”有同學驚呼。
遠處,一片現代化建筑群矗立在陽光下,主樓上“悅城國際聯合中學”幾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
校門口飄揚著十幾面各國國旗,穿著不同校服的學生進進出出,宛如一個小小的聯合國。
“真氣派啊...”張麗小聲感嘆。“聽說他們一個學期的學費頂我們三年。”
劉曉藝沒有作聲。她注意到校門口站著幾個金發碧眼的外國學生,正用英語愉快地交談。
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感突然攫住了她——她真的要在這個舞臺上,和這些見多識廣的國際學生同臺競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