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里的梧桐葉全部變黃,紛紛落下飄到校園每一個角落時,廣播站卻暖意融融。
曉藝站在凳子上,和學弟學妹們一起布置"開播十周年"紀念墻。照片從1995年一路回溯到1985年,最早的那幾張已經褪色,但每一任站長的笑容都同樣燦爛。
“師姐,這張是你嗎?”林曉陽指著去年文化節的合影。照片上的曉藝穿著舞服,身旁站著穿白襯衫的洛錦川,兩人的手臂不經意地碰在一起。
“嗯。”曉藝輕聲應道,小心地把照片釘在最高處。
窗外,梧桐樹的最后一片葉子飄落。曉藝摸了摸脖子上的鑰匙,想起此刻地球另一端的少年應該剛結束晨課。
他們會各自努力,然后在某個未來重逢——也許是北廣的櫻花樹下,也許是玉江的廣播站里,又或者是某個尚未命名的演播間。
廣播站的日光燈照在劉曉藝面前的稿紙上。她正在整理下周的廣播節目單,耳邊是廣播站其他成員討論的聲音。
“曉藝,多虧了你上次提出的節目改版建議,我們廣播站的收聽率提高了三成!”站長黃鈺瀟推了推眼鏡,臉上洋溢著興奮。
“是啊,連教導主任都表揚我們了。”新任午間時段長馮超附和道,手里還拿著最新一期的收聽反饋表。
劉曉藝抬起頭,嘴角微微上揚:“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
她心里清楚,廣播站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洛錦川和他父親的暗中支持。但這份感激她藏在心底,化作更加努力的動力。
自從加入廣播站,劉曉藝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個用聲音傳遞信息、溫暖人心的行業。
前世那個畏畏縮縮的自己,如今竟能在麥克風前侃侃而談,這變化連她自己都感到驚訝。
“曉藝,你聲音條件這么好,也很熱愛這個行業,以后完全可以考慮做電視節目主持人啊。”
黃鈺瀟突然說道,“不一定要做新聞播音員,綜藝節目也很適合你。”
劉曉藝眼睛一亮。這個建議與她最近的想法不謀而合。她開始想象自己站在攝像機前的樣子——不再是前世那個躲在角落的透明人,而是自信大方的主持人。
放學后,劉曉藝騎著自行車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九十年代的城市正在飛速變化,路邊新開的店鋪鱗次櫛比,人們的衣著也越發鮮艷。她拐進熟悉的小巷,遠遠就看見“安心超市”的招牌下排著長隊。
“曉藝回來啦!”劉媽媽從貨架后抬頭招呼,臉上是掩不住的喜悅。超市里人頭攢動,三名店員忙得腳不沾地。
林阿姨正耐心地為一位老太太介紹新到的老年奶粉,另外兩位店員王磊和陳蕓則在貨架間穿梭補貨。
劉曉藝放下書包就加入了幫忙的隊伍。她熟練地接過林阿姨手中的購物籃,幫老太太把商品一一裝好。“于奶奶,這是新到的老年奶粉,補鈣效果特別好,我奶奶喝了都說好,您嘗嘗好喝再來。”
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曉藝丫頭真會說話,跟你媽一樣實在。”
忙碌到晚上八點,超市才漸漸安靜下來。劉曉藝幫著清點完貨架,一家人圍坐在后間的小桌前吃晚飯。桌上不再是簡單的咸菜稀飯,而是兩葷兩素一湯,還有劉曉藝最愛吃的紅燒排骨。
“爸,媽,今天生意真好。”劉曉藝夾了一塊排骨放到父親碗里。
劉爸爸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多虧了你媽經營有方。對了,我們打算開分店了。”
“真的?”劉曉藝筷子停在半空,眼睛瞪得溜圓。
劉媽媽王安梅點點頭,眼角的皺紋里藏著驕傲:“地方都看好了,就在新建的汽車客運站那邊。那邊新建成租金便宜,現在商店少,工人又多,是個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