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的結束和廣播站的全員換血的變化后,玉江中學也進入了期末考試周,劉曉藝也漸漸把側重從熱愛的廣播事業,轉回到學習上來了。
逐漸增厚的錯題集,晚上書桌亮亮的一直到十二點,重點班的月考也因為廣播站積累的文學知識,文采水平顯著提高;除了奮力備考的同時,她也抽空地到圖書館提前借閱演講比賽需要的資料。
圖書館的老式電扇吱呀轉動,劉曉藝在“語藝術”的書架前踮起腳尖。她要找的那本《播音發聲技巧》放在最高層,書脊已經有些泛黃。
剛剛把書從書架上取下來,里面夾著的借書卡從書頁中滑落。上面密密麻麻的記錄里,最近一次的借閱人赫然寫著“洛錦川”,日期是她第一次播音的前一周。書里夾著張便簽紙,上面是熟悉的工整字跡:感情很豐富,注意第38頁的胸腔共鳴練習,對改善音色很有幫助--y。
劉曉藝忍不住微笑,指尖撫過那些字跡。她翻開第38頁,發現頁邊還有鉛筆做的細小批注——正是她第一次播音后收到的筆記本里面寫的技巧。
“找這個?”
身后突然響起的聲音讓她差點把書掉在地上。洛錦川不知何時站在書架另一端,白襯衫袖口卷到手肘,懷里抱著幾本《英語演講范文》。
陽光從他身后的窗戶照進來,給他輪廓鍍上一層金邊。“我...我在準備演講比賽。”劉曉藝把書抱在胸前,像抱著盾牌。
洛錦川嘴角微微上揚:“知道。”他從書包里取出個筆記本,“去年參賽的稿子,也許對你有用。”
筆記本扉頁上還貼著一張剪報——正是報道她第一次播音成功的校報文章,旁邊用紅筆畫了個小小的五角星。
晚間放學后到晚自習前的舞蹈教室空無一人,劉曉藝設定一個小時的舞臺形象培訓。
劉曉藝對著墻面的落地鏡練習表情,鏡中的少女眉目生動,時而嚴肅時而微笑。
這是她向以前(2)班班花杜雅琪借來的特權——作為交換,她要在廣播里播放杜雅琪的喜歡明星的成名曲。
自她跟著圖書館借來的演講比賽形態表情訓練,“嘴角再上揚三分,微笑要輕微露齒。”她自自語,模仿著書上說的“親和力微笑”,“眼神要聚焦在最后一排觀眾...”
突然,鏡子里多出個人影。周漾倚在門框上啃著蘋果,頭發上用一只筆胡亂簪著,慵懶感十足:“嘖嘖,某些人不回家,偷偷特訓啊?”
“你怎么來了?沒回家嗎?”劉曉藝慌忙收起夸張又顯得呲牙咧嘴的表情。
“送這個。”周漾扔來個塑料袋,里面是盒嶄新的彩色粉筆,“奶奶跟我說用這個畫演講思路圖最醒目。”
她頓了頓,突然壓低聲音:“我哥...不是,洛錦川他爸是省文廣局的,家里有全套專業設備,加上他媽又是港島公司的翻譯官,常年跑國外的。”
劉曉藝握粉筆的手停在半空。難怪他對競賽知識、播音技巧以及英語演講都這么了解,難怪他能弄到那么多珍貴磁帶...
“下周六他家沒人,”周漾眨眨眼,“要去特訓嗎?讓他帶你。”
期末考試如約而至,玉江中學全校都沉浸在考試氛圍當中,廣播站也因為全校統一的考試周就暫時暫停了,劉曉藝在考試周這段時間里,除了霸占了圖書館的一席位置,還成為了各科任老師辦公室的常客。
7月6日,期末考試成績單貼出來那天,劉曉藝的名字依舊堅挺著排在第九位。英語作文甚至被當作范文復印張貼,上面有老師用紅筆寫的批語:語流暢,見解獨到。
“可以啊學霸!”周漾勾著她的脖子,“這回該你請客吃冰棍了!”
廣播站門口擠滿了來投稿的學生。劉曉藝整理點歌單時,發現里面混著一份特別的“稿件”——是張手工制作的明信片。
上面畫著彩色鉛筆的簡筆話筒和聲波圖案,背面寫著:聽說優秀的人都會關注《青春旋律》,所以我每天準時收聽。——高二(3)班聽眾
沒有署名,但簡單的語句里透露著他們對她的認可。
劉曉藝把明信片小心地夾進英語書里,抬頭看見窗外梧桐樹下,洛錦川正和吳淞學長說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