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蟬鳴嘶啞著拉開盛夏的序幕,劉曉藝坐在廣播站的老式落地風扇前,汗濕的劉海黏在額頭上,頭發也被高高束成了丸子頭。
隨著運動會之后的大型工作總結會,畢業季也意味著,春藤廣播站迎來了一次大換血;
由于高三師兄師姐的即將畢業,也意味著新的廣播站風貌即將展開。
在指導老師覃老師和高三的站長孫麗華和技術高手的徐子揚商議,把廣播站的接力棒交接給了新一屆的學生干部,除了能力的交接,也是技術上的全面推展。
除了高一管理能力突出,文采出眾的喬詩琪,高二接棒技術副站長的吳淞;
還有親自跟著徐子揚學習,放送臺和頻道等技術的初三大神齊宇麒,齊明揚的堂哥,從進廣播站一開始就是奔著廣播操作臺來的,也因為深得徐師兄真傳,成為了技術組骨干。
由于喬詩琪曾經是中午時段的時段長,另外兩個成功連任的時段長馬翔飛和彭梓峰,也分別成為了廣播站學生干部。
隨著人員的變動,各欄目中的人員也隨之變化,音樂欄目則徹底由劉曉藝他們兩人接手。
黃金訪談里面因為孫站長畢業,更為沉穩的文靜師姐加入了訪談欄目,智力問答的牛馬組合被調整到了中午時段的讀信欄目。
知識儲備的廖風和李季接替他們承辦更學術的知識問答,詼諧的林金全被安排和站長喬詩琪一起為大家提供文學作品的賞析。
喬站長正經的賞析,配合著林金全清奇的角度,激發出新的火花。
她正往卡帶錄音機里塞一盤嶄新的空白磁帶——這是徐子揚學長從市廣播電視臺淘來的寶貝,全部門目前一共就得了3盤,音質比學校的陳舊磁帶清晰悅耳得多。
“下周我們學校初三和高三畢業典禮的流程安排,這是詳細節目單。”
徐子揚推了推滑落的眼鏡,從文件夾里抽出一張手寫節目單,遞給她,“校長特意點名要你主持,到時候和新站長喬詩琪,高二的廖風還有王志飛一起。”
“徐師兄,畢業快樂!”
“哈哈哈哈,客氣啦,廣播站以后都交給你們啦!”
“咚咚咚!”
窗外突然傳來敲擊聲。周漾像只靈活的貓兒般蹲在窗臺上,鼻尖頂著玻璃擠成滑稽的扁平狀。她手里晃著兩瓶橘子汽水,瓶身上的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
“快來!”她扯著嗓子喊,“你倆的粉絲送溫暖了!”
周漾喊著從門口擠進來,眼神給劉曉藝示意一下后面。
劉曉藝看向她身后,洛錦川正在本子上寫著什么。白襯衫的袖口沾了墨水,像是剛寫完長篇大論,發現廣播站門口打開,他迅速合上本子,但劉曉藝還是瞥見了扉頁上“致高三的師兄師姐”幾個遒勁的字。
“給,聽眾來信。”洛錦川從書包里掏出一疊五顏六色的信封,最上面那封貼著香港回歸紀念郵票,“高二(1)班全體同學聯名申請,要求增加《點歌臺》播出頻率。”
周漾搶過信封翻看:“哇!還有女生畫了你的q版頭像!”她抖出一張素描,畫中的劉曉藝戴著耳機,馬尾辮飛揚,旁邊寫著“校園之聲”的藝術字。
劉曉藝耳根發燙,卻注意到洛錦川書包里露出的英語書——是比她正在學的版本超前兩個年級的《新概念英語》第四冊。書頁間夾著張便簽,上面是她熟悉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