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它們看上去一樣大。”半夏點頭。
“那我就能知道黑月距離你有多遠……”
白楊打開計算器,在紙上飛快地打草稿。
他這輩子也沒如此勤奮過,停電熄燈了還在做數學和物理,老媽說他要是平時學習有這個勁頭,想進南大也不用從紫金山到玄武湖一路磕頭。
“月球半徑1737公里。”
“地月距離380000公里。”
“正切就該是0.0045718……”
半分鐘后,白楊得到了答案。
“大小姐,黑月距離你大概是131239公里,over.”
半夏吃了一驚。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弧度,大小姐,很簡單的計算,白月和黑月在你眼中一樣大,那么你目視它們時弧度角是一樣大的。”白楊解釋,“白月距離你三十八萬公里,直徑3476公里,那么黑月直徑1200公里,用三角函數計算,它應該距離你十三萬公里,over.”
“好厲害。”
半夏雖然聽不懂,但是她覺得好厲害。
“我們接下來繼續計算,既然得知了黑月與地表的距離,我們就可以算出黑月的運行周期,它圍繞地球運轉的周期。”白楊頗有些得意,被美少女夸贊厲害可比禿頭物理老師的表揚讓人受用得多,他在草稿紙上列下公式,一鼓作氣地往下算,“加上地球半徑,r應該是137610公里,g是萬有引力常數,我們取6.67x10^(-11)nm2kg……公式t=√(4π2r3gm),那么t就應該是……”
白楊握著手咪,一邊算一邊念念有詞,深夜的房間寂靜無聲,唯有二十年后的女孩側耳傾聽。
數字和公式從少年的筆尖下流淌下來,在白色的紙面上淌成小河。
白楊活了十八年,學了五年物理,那些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的屠龍之術第一次派上了實際用場。
真用起來,白楊才驚覺自己已經掌握了如此強大的工具,這是宇宙運轉的規律,是宇宙online的底層代碼,每一個高中生都曾在腦中構建起經典物理的宏偉大廈,只是少有人真正運用它,任由它在時光中風化坍塌。
“16天!”
“大小姐,黑月的運轉周期是16天,它每十六天繞地球轉一圈,over.”
“不可思議!太神奇了,bg4mxh,這是怎么辦到的?”
半夏難以置信,她覺得bg4mxh在變魔法。
他從未見過黑月,為什么能知道黑月多長時間轉一圈呢?
“這不是我自己辦到的,我背后站著牛頓、開普勒和人類歷史上所有的物理學家。”白楊說,“還有我的物理老師,他把歷史上所有最天才頭腦中所蘊含的最頂尖智慧都教給了我。”
“那你物理老師好厲害!”
“我代我們物理老師謝謝你,大小姐,這些東西你老師當時也肯定都算出來了。”白楊說,“我們繼續往下推,現在咱們已經知道了黑月距離我們十三萬公里,但是我不能理解,它為什么要在距離地球十三萬公里的軌道上運轉呢?”
半夏怔怔,她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要在距離地球十三萬公里的軌道上運轉?
黑月愿意待在那個地方,那是它的自由吧?
她怎么可能知道為什么?
“大小姐,大眼珠是從黑月上來的對吧?那么黑月為什么不湊近一點,方便大眼珠降臨?”白楊提出了一個半夏從未想過的問題,“十三萬公里誒,這距離可不近,飛都要飛好久,它為什么不挨近一點呢?over.”
“嗯……可能是有什么特殊原因?”
女孩想了想。
“任何現象背后都有原因。”白楊說,“大小姐,我們不妨這么設想,它之所以不能再靠近,是因為它無法再靠近,它之所以要待在十三萬公里外的軌道上,是因為它最近也只能待在十三萬公里的軌道上,over。”
“為什么?”半夏問,“為什么它只能待在那里?”
“因為有力量在限制它。”白楊回答,“有一種任何人都不可抗拒的力量在限制它,over.”
“什么力量?”
“引力,大小姐,是萬有引力。”白楊說,“這個宇宙間唯一不可統一不可掌控的力量,它在限制黑月,如果黑月靠得太近,它就會被地球的龐大引力撕扯得支離破碎,十三萬公里是它的安全范圍,它不能越過這條紅線,越過雷池者必將粉身碎骨……這條紅線的名字叫洛希極限,over.”
“假設十三萬公里是地球和黑月的洛希極限,那么我們就能倒推出黑月的密度……讓我找找洛希極限的公式!有流體洛希極限和剛體洛希極限……”白楊打開手機手忙腳亂地百度,翻出一張空白草稿紙,“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讓我算算,公式是d=2.423r(p?p?)^(13),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07.85kgm3……那么流體洛希極限下黑月的平均密度是7.83kgm3,剛體洛希極限下的平均密度是1.09kgm3。”
“大小姐,黑月的平均密度介于1.09kgm3到7.83kgm3之間。”
半夏有點發愣,不明白這是數字意味著什么。
這個密度是什么概念呢?
我們日常生活中呼吸的空氣密度是1.3kgm3。氮氣的密度是1.26kgm3,氧氣的密度是1.46kgm3,而密度最大的氣體氡氣是9.73kgm3,也就是說黑月的最大密度還沒有氡氣大。
“這意味著什么?”半夏問。
“這說明要么黑月是一顆氣態衛星,它實際上是一團氣體。”白楊頓了頓,“要么它內部有巨大的空腔,它是空心的。”
7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