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在遼東這片廣闊的地方,大明就算是派了官員也沒有辦法有力的控制住,就算是做了一個大明的臣子。
也一定少不了他們這些人來治理這個地方。
“大明律你又不是沒有看過,你認為崇禎真的會放過咱們?他連他的那些叔叔藩王們都不會手下留情,更何況是咱們。”
皇太極現在不看《三國演義》了,那畢竟直至一本話本,在見到了《三國志》之后,許多的故事和兵法,就已經沒眼看了。
而大明律則是他最喜歡研讀的東西。
不能不說大明律的全面,只是其中大部分都沒有辦法在大清實行。
一旦推廣,最先從皇位上下來的就是他皇太極。
“軍隊打不過,咱們的人參和皮毛,也沒辦法運送出去,只要邊境上,再封鎖兩年時間的話,蒙古八旗的人絕對會找借口跑光。”
管理者整個大清的內政,用到錢銀的地方很多。
代善現在已經在拆東墻補西墻,時間一久,絕對會出問題,到時候面對大明則會更加軟弱無力。
“上天不佑大清啊。”
皇太極嘆息一聲,忽然話鋒一轉道:“你說朕還能不能信任阿敏,信任袁崇煥答應下來的邊市?”
‘來了,來了,就知道皇上準沒好事。’
代善心中嘀咕著,恍然發現皇太極和以前不一樣了,心中沒了自信,更沒了舍我其誰的勇氣。
‘現在阿敏已經成了皇太極的心頭刺,自己要是替阿敏說話,肯定也會被列入懷疑的行列,可要是眼看著皇上繼續猜忌下去,大清真的就要亡了。’
代善心緒起伏不定,往日的智慧,忽然通通都不管用了。
就是在外面想的好好的說辭,此時也不見得能夠打消皇上猜忌的念頭。
忽然間他想到了一則故事,一則漢人的故事。
原本可以逗他一樂的故事,此時竟然是無比的相似。
“臣童說過一個故事。”
代善斟酌了一下想法說道。
皇太極眉頭一挑,看了代善一眼“哦”了一聲,良久才道。
“說來聽聽。”
代善組織了一下語,想了想是該選擇用《呂氏春秋》中的原文回答,還是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角落里原本燃著熏香的銅爐,早就只剩下了冷灰。
奢侈是需要財富去支撐的,大清可沒有多少工匠學會制香。
就連茶葉,現在在盛京也已不多見,少了貿易,讓許多的大清的人,都無所適從,包括他這個做皇帝的皇太極。
此時皇太極
(本章未完,請翻頁)
興趣怏然的瞧著代善,他決定不管代善說什么,他都會暫時的放下對阿敏的猜忌。
為了大清的基業。
現在已經損失不起一位能夠領兵打仗的貝勒了。
他現在需要的就是一個臺階,一個可以面對所有臣子的臺階,而且他還清楚,只要放下了猜忌,也一定會有人把他描述成心胸寬廣的人。
而這樣的人總是能夠輕易地得到別人的信任。
代善思索了一下道:“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個孩子。他看那個孩子走路的姿勢,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觀察那個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聽那個孩子說話的語氣,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
總之,在他的眼睛里,那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斧子的。
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時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來是他自己遺忘在土坑里了。
從此以后,他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一舉一動絲毫也不像偷過斧子的樣子了。”
他沒有明確的說皇上錯了,阿敏并沒有背叛你,更沒有背叛大清。
用漢人的話說,那樣并不會讓你顯示的更聰明,而只會讓皇上更討厭。
聰明的人只有皇上,其他的臣子即便是聰明,也得裝成蠢一點才行。
“很有趣的故事,朕受教了。”
皇太極臉上的喜悅,看不出是真心,還是裝出來的。
可代善只能當成是發自真心,質疑皇上是最蠢的一件事情,這不是那些叛臣么說的。
對于那些叛臣們說的,必須庭諫,只有這樣才能夠顯示出自己的本事,拿到自己需要的權利,因為據他了解,那些叛臣們在大明經常做的事情,就是質疑皇上,還是要死要活的質疑。
實在不行就是撞御柱,挨廷杖。
那會真的去聽皇上說了什么,總之只要皇上說出來的任何事情,質疑就對了,其它的可以不用理會。
反正他是嗤之以鼻的,納諫真的有用的話,那還要皇帝做什么?
金口玉,口含天憲是他們說的。
可質疑皇帝也是他們說的,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只是粉飾的更加冠冕堂皇一點。
“不敢當。”
代善誠惶誠恐,不管真假,他的態度沒有一點出格的地方。
“當得,都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以前只是讀三國,現在也應該多讀一點其他的書了。”
皇太極的好學,代善是知道的。
特別是現在讓許多的大明叛臣們默寫的許多的書籍,就是為了今年十月份,大清的開科取士做準備。
本來是在昨年年底弄得。
只可惜被大明的火槍騎兵一陣鬧騰,什么事情都沒辦法做了。
“古有孔夫子不恥下問,才有了孔家的千年世家,今日皇上也是如此,看來我大清千秋萬代不遠了。”
代善忽然換了一副欣喜的模樣,臉上的表情,變換如意,根本就看不出其中的生硬痕跡,也是了得。
皇太極一怔,隨即哈哈大笑,也不知是為了代善的變臉而笑,還是真的覺得代善說的之有理。
“你啊你。”
笑了一陣,皇太極認真的道:“你說的沒錯,大清現在只是一時的困難,以后的千秋萬代也是有的,到手后可就要靠你我的后代,給大清添磚加瓦了。”
兩個人的會談,說的都是題外話,只有一句提到了阿敏。
然而許多時候,一個重大的決定,通常都是有少數人來決定的。
至于民主?
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生長的土壤。
即便是有,也不過是一場美夢,或者是一場笑話。
“你給阿敏帶個話,就說給大清好好的守著西平,另外他不是又兩個奴才,懂得應對火槍兵嗎,都調回盛京,給朕好好的訓練一批強大的軍隊。”
末了,皇太極仿佛放下了所有的猜忌,真正的認可了阿敏的忠誠。
代善在談話的尾聲,忽然道:“皇上,大凌河的水,已經開始融化了,想來渤海也應該已經開始了航運,不知邊市的主持人選,是不是也讓阿敏主持?”
皇太極靜靜的看了代善好一會,才決定道:“朕,準了。”
既然已經決定相信阿敏,這件事情,也就可以讓阿敏去辦。
代善眼底閃過一絲激動,曾經的那個叱咤風云的皇太極,似乎又回來了。
帶著激動的心情,出門之后,瞧著大凌河的方向,一江春水已經融化,大凌河的水會流向渤海。
不知大清的水,會流向何方。
大明?
還是身邊的蒙古瓦刺?
(本章完)
樂文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