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威力來的太過意外。
連始作俑者的李過都中招了,遠處的爆炸還在繼續,卻已經比一開始小了許多。
塵土飛揚,濃煙滾滾。
沒有見到煙花的盛放,只有起給的煙塵,向著四面八方滾動。
慌亂的騎兵隊伍,好一會才安靜了下來。
李過和粱甫一陣無語,這次的事件,他們都不知道回去之后,到底該怎么說。
和薩哈廉的隊伍打仗的時候,都沒有多少人受傷,偏偏在最后一次煙花盛放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受傷了。
狼狽的模樣,比打了敗仗還讓人憋屈。
人受傷了還有戰馬,可戰馬的膝蓋也受傷了,那么想要完好無損的走出建奴的地盤,想來就要付出一點代價了。
很快就有或火槍騎兵中的義務兵,展開了自己的業務。
經過了簡單的處理,耳鳴總算害了一些,可說話的時候,還是要大聲才能讓對方剛聽到。
“這就是你說的煙花?我看你是想要把咱們都葬送在這里。”
粱甫鐵青著臉,恨不得上去來一頓老拳。
看煙花的美好心情,瞬間就化成了怒火,好好的一場大捷,都到了最后,去而被他們弄成了這幅慘樣。
士兵們受傷不說,就連著戰馬也跟著受傷了。
自知理虧的李過,吶吶不,此時說的越多,就錯的越多。
都怪他大意了,生怕炸不毀那門火炮,用的炸藥確實多了一些。
“算了,執行第十一套方案吧。”
第十一套方案,是整支隊伍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才會使用的方案。
就是每走一步,都要安營扎寨,穩扎穩打,拖得就是時間,打的就是耐心。
不過對于他們沒有后勤的騎兵隊伍,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別呀,咱們的騎兵都城這樣了,我就不信同樣都用的戰馬,建奴的騎兵會全部都好好的。”
李過在軍事上,還是很清醒的,這次是個意外,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只要士兵們沒有太多的傷亡,那么最后的述職報告,就能寫得漂亮一些。
大明的火槍騎兵,差不多廢了一半,正在商量著從哪個方向回去。
盛京腳下的薩哈廉隊伍,也是損失慘重。
士兵他們到是不怎么心疼,死了傷了,扔了回去重地還能有點用,而且重重新招募就行,很簡單的,畢竟滿人的牧民,也都是戰士。
就是戰馬許多已經沒辦法在用了。
若說李過和粱甫手上的火槍騎兵,差不多廢了一半的話。
那么薩哈廉手下的騎兵,也是有近一半的騎兵,沒辦法再用了。
一半對一半,明顯是李過和粱甫占了大便宜。
城門上的鮑承先仿佛喝醉酒一樣的扶著城墻,搖搖晃晃的站起身向下看去。
黑壓壓的一片倒在地上,還有的倒霉蛋正好被馬肚子壓在身上,雖不致死,可到底是廢了。
“下面的可是貝勒薩哈廉?您等著,奴才立刻就去通傳皇上。”
鮑承先可不敢善做主張,誰知道會來的隊伍是勤王的,還是擒王的,多留一點心眼總是好的。
巨大的爆炸聲,不但外面的騎兵倒了一地,就連盛京許多年久失修的房屋,也跟著倒了不少。
而還沒有倒塌的,也都“簌簌”的落著粉塵。
仿照著大明建立的御書房中,皇太極正坐在椅子上,面無表情的瞧著底下的臣子和貝勒們。
忽然被耳中被巨響一驚。
傳到這里,爆炸的威力已經不大了,可還是讓在場的所有人,不知所措。
火炮的聲音也很大,可到底沒有這樣的爆炸更加震撼人心。
“外面到底怎么回事?是天崩了,還是地裂了?”
皇太極沒法再保持鎮定,習慣鬼神他的他們,包括哪些蒙古八旗們都差一點要不顧禮儀的跪在地上磕頭,以此向神明贖罪了。
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所有人都沒有準備,茫然的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皇上,應該是火藥廠爆炸引起的震動。”
一直以來,幾乎被忽略掉的馬國柱,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倒在地上,朗聲說著自己的猜測。
馬國柱遼陽人,隸漢軍正白旗。
在原來的歷史軌跡當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中是清初重要大臣。生年不詳,早年對皇太極完善清朝制度方面貢獻頗多,是當時重要的漢臣之一。他在清兵入關后奉旨擔任江南江西河南總督,他也是清朝占領兩江地區后的首任總督。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病逝。
此時跟在寧完我的身后,也算是皇太極手上的得力干將。
皇太極雖然不知道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話,可做出來的安排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漢人八旗互相牽制。
雖然在現在的大清之中,權勢滔天,很多職位都是漢八旗的人在做。
可由于內斗的特性,根本就擰不起一股繩,翻不了天。
“這一定是大明做的,圍困盛京是假,毀掉咱們滿人崛起的希望是真,皇上,咱們可不能猶豫了,一定要把這支深入關外的大明軍隊給滅了才好。”
馬柱國的話,仿佛在深水中扔了一塊石頭,瞬間就炸醒了在場的所有人。
騎兵攻城,沒有攻城器械就是個笑話。
火槍騎兵是很厲害,可做多只能放兩聲槍響,只要躲在安全地帶,敵人根本就無可奈何。
而且這種軍隊,對于后勤補給,要求可是很高的。
只有深入的了解過,還嘗試著去做了,才能夠更加明白其中的難處。
代善恍然想到,此時的盛京,就像以前的大明京師,當年入關直至想著搶一把就走,誰能知道最后回事敗退。
差點動搖了蒙古八旗對滿八旗的信任。
而到了大凌河堡繼續戰敗的消息傳來,剛剛成立的大清,內部更是波濤洶涌,別看現在風平浪靜,那是因為外面還有他們的共同敵人--大明。
現在有機會拿下一場勝利,哪怕是慘勝,也好過找不到強大自身的辦法,而茫然無措的等著遠方碩讬的消息。
或許拖上一兩個月,等到渤海解凍,航運暢通,袁崇煥或許會給他們一個驚喜也說不準。
可那也是以后啊。
一兩個月的時間,看起來很短,可也是能夠發生許多事情的。
蒙古八旗的人就等著開春之后,回到大草原上放牧,可朝堂上的所有人都清楚,人家這是不想再給大清流血了。
大凌河堡一場戰役,大部分死的可都是蒙古八旗的人。
借口回去放牧,剛好能夠躲開和大明的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