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之外的農夫們,偶爾閑談猜測。
皇帝老兒家里干活,用的應該是金扁擔,吃的饅頭管夠,喝的稀飯是大碗。
李長庚他們以前聽到這種笑談,總是忍不住內心發笑。
然而和崇禎接觸的機會越多,越能夠了解作為一個皇帝,似乎除了沒有金扁擔,其他的東西全被農夫們猜中了。
中午的飯菜很簡單。
若是平時,一定是最少三菜一湯。
今日崇禎懶得麻煩御廚,就要了一份周皇后的伙食。
一碗熬得碎碎的稀粥,上面還飄著幾粒還沒有完全磨碎的花生米,粘稠的樣子,其中似乎還放了一點藕粉。
桌子上是一屜饅頭片,蒸好的饅頭切片晾干,然后制作成的那種有味道的饅頭片。
最近在外面的市場上,反響還不錯,這是繼土豆片,土豆條,薯條等等食物之外,最好賣的一種零食。
不但能夠讓人吃飽肚子,味道也很好。
據說許多不肯好好吃飯的小孩子,也喜歡上了這種食物。
五個人圍著桌子,小聲的邊吃邊交談著。
“都說吃不睡不語,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李長庚他們做認真聽講的樣子,他們知道皇上又要境大道理了,以前的那種很有玄學意味的話,被皇上稱之為“心靈雞湯”。
從哪之后,他們對于所謂的佛學思辨,就不忍直視了。
只因聽著這些所謂高僧的佛法,聽到最后腦子里都會不自覺地閃過“心靈雞湯”四個大字。
“在古早的時候,人們總是食物不夠用,所以就要在吃飯的時候,爭取多吃一點,于是吃飯說話,就成了一種奢侈的事情,而睡覺也是一樣,每天的勞累,都已經讓他們疲憊不堪,不抓緊時間休息,第二天干活哪還有精神。”
崇禎小口的喝著稀粥,偶爾用筷子夾上兩三粒煮好的黃豆。
經過了御廚的精心調制,味道絕對比市面上的那些吃食,好吃的多。
為此崇禎還打算再新開一家工廠,專門生產這種下飯的成菜,做成他記憶中的老干媽的樣子。
想來來錢的速度應該會更快,也算是為了獎賞自己的御廚吧。
“所以啊,吃不睡不語,真正說的是要爭,和自己的對手爭,和老天爺爭,一個是為了爭取自己不餓有力氣,一個是多一點休息的時間,而這也是為何許多人家都要講這種規矩,因為他們知道,要想很好的生存可不容易,除了去爭,也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這種新奇的解釋,讓幾人幾遍已經習慣了崇禎的歪理學說,第一次聽得時候,心里還是有所觸動。
“今天教你們過來,其實也是為了說這件事情。”
崇禎見幾人若有所思,就把他沒有辦法解決的兩份公文拿了出來。
公文的封皮上,一個寫著“應對官辦醫館惠民辦法的意見”,另一個寫著“關于工廠影響散戶生存的調查報告。”
通俗易懂的寫作方式,是崇禎提倡的,也是他麾下不少許是水平不夠,看不懂,理解不了官方文文,不得不這么處理的辦法。
“官辦醫館,朕承認是心急了一些,好心辦了壞事,總想著免費了,百姓們的生活就會好很多,可忽略了一件事情,以前百姓們不去看病的原因就是因為沒錢,而不是因為沒病。
現在免費了,各個醫館已經人滿為患,大病小病都在往里面擠,就不說會影響別的私家醫館生意了,就是咱們自己的醫館,現在已經出現了藥物短缺,大夫累倒的情況,他們也是在爭,爭整個大明向他們傾斜的一部分醫療資源,諸位都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么一個難題?”
崇禎放下喝完稀飯的空碗,拿了一塊干饃片‘咔嚓咔嚓’的啃著。
偶爾還用筷子夾一粒花生米。
王沖是個軍人,他不懂這個,只顧著埋頭干飯。
駱養性的錦衣衛,可是最清楚這些事情要是不加以解決,最容易釀成大禍。
朝廷好不容易重新樹立起來的威信。
很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從而弄出一些事端。
到時候受罪受苦的不但有百姓,還有他們這些官員和大夫。
從而導致一些列的麻煩事,會拖延皇上清理袞州的計劃。
畢竟南京那些混蛋文人,可是一直在找皇上的痛處,一旦被他們抓住機會的話,他不敢深想下去。
李長
(本章未完,請翻頁)
庚作為現在崇禎手下的內閣首輔,是脫不了干系的。
而李定國是副手,也一樣逃不脫這場風波。
“咱們可以設置一個門檻,只有家里貧困的人,才有特權免費治療,這個總沒有問題吧?”
李長庚的運到算不錯,一輩子沒有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罪,只在西安府見到了百姓的慘樣,才心有戚戚的想要做出一番事業。
于是遇到了崇禎,兩人的想法算是不謀而合。
可對于最底層百姓的想法,許多時候,還是把握的不是很準確。
“特權我覺得不應該廣泛的出現,若是這么辦下去,你信不信,免費看病的都是有錢人,而看不起病的也一定會是窮人。”
作為從底層出來,最了解底層,和官僚特性的李定國,可不看好李長庚的說法。
“不會吧?咱們的監察體系,可以讓這些監守自盜,貪贓枉法的人無所遁形。”
李長庚顯示疑惑的疑問,接著想起崇禎弄出來的檢查體系,那可是從各個方面去監察一位官員。
要是這樣還能出現問題,那么大明很可能就沒了。
“你別小看官僚的威力,檢查體系我承認很有用,可咱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千萬不要給任何官員可以行駛特權的權利,一旦這個口子開了,事情就不會再由著官員自己選擇了。”
李定國很討厭特權,他最能明白,要是官員有了這個權利,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權利的彈性。
而一旦權利有了彈性,就有了合理合法的貪贓枉法的縫隙。
還是那種很難查出來的來錢門路,總不可能給每一位官吏,身邊都安排一位監察官員吧。
而這些監察官員,要是和官吏們勾結在一起怎么辦?
是不是繼續要安插一個反監察的官員。
照這么無限循環下去,全大明就都是官吏的,誰還去干活?
國家的俸祿都應該發不起了吧。
李長庚從來沒有從這個方向思考過這個問題,總覺得官員有了監督,就不會在出錯,可沒想過的是,官員也是人,也有親朋好友。
只要一人把持不住,使用了權利的彈性,那么整個官場效仿的人就多了。
“這還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要想解決的話,還真的麻煩。”
李長庚立刻做出回應,他以前把這件事情想的簡單了,公文送給皇上,只是例行安排,李定國也是一時沒有意識到這個絕大的問題。
能夠放到崇禎桌子左上角,還是因為駱養性沖當中看到了一絲禍亂,才在上面加了一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