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傍晚,一份無署名的內部試映邀請函送達抗戰史學者秦昊手中。
信封附一行打印小字:
請看一場,不該被遺忘的審訊。
秦昊盯著那句話良久,緩緩點頭。
試映廳燈光漸暗。
投影切入一間低矮陰暗的審訊室。
水泥墻滲水,鐵椅銹跡斑斑,煤油燈搖曳出扭曲人影。
許昭陽飾演的沈硯舟被剝去外衣,雙臂反吊在橫梁上,肩胛骨因長時間拉扯已微微錯位。
他嘴唇干裂,眼神如寒潭般沉靜。
日寇軍官逼問聯絡站名單,沈硯舟始終不語。
刑具一件件擺上桌面:烙鐵、竹簽、電極鉗每一件都帶著舊時代特有的冷酷質感。
當一名副官低聲匯報“新京那邊來電”時,一句日語對白悄然響起——
“パスポートの番號規則に従え。”
(按通行證編號規則處理)
秦昊的手指猛地扣住扶手。
他知道這句話的分量。
偽滿洲國時期的通行證編碼體系,前兩位區域代號,第三位身份等級,第四位簽發年份模七計算值,后四位關聯指紋特征——這套系統直到2018年才部分解密,從未公開細節。
而劇中不僅準確還原編號邏輯,甚至連角色偽造證件時使用的“錯位校驗法”,都是真實地下黨曾用過的技巧。
幕布漸暗,字幕浮現: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