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發送鍵的瞬間,陸知微靠向椅背,目光落回夢境手稿上那座燃燒的燈塔。
他知道,這一把火,燒的不只是某部劇,而是整個行業對歷史的輕慢與消費。
帖子發出兩小時,第一波轉發出現。
一位二戰史研究者評論:“終于有人說了真話。這不是創作自由,是無知冒充浪漫。”
影視博主“深焦”撰文附議:“我們容忍藝術加工,但不能接受系統性造假。當觀眾以為這就是歷史,悲劇就開始了。”
處罰該出品方的舊聞被扒出——兩年前因廣告宣稱“量子速讀開發兒童潛能”被列為虛假宣傳典型。
網友怒斥:“一群忽悠人的騙子,現在開始忽悠民族記憶?”
侮辱烈士、還歷史一個清白、別讓流量強奸真相接連沖上熱搜。
趙莉雯在公司會議室暴跳如雷:“誰放的帖?!查ip!刪帖!聯系水軍壓輿情!”
技術人員苦笑:“刪不了。平臺算法判定為‘公共議題討論’,已自動推送至千萬級曝光池。現在越刪越熱。”
她咬牙切齒盯著數據面板:原本預計靠前三集引爆付費點播,《夜鶯行動》卻被自己埋下的謊反噬。
觀眾開始自發對比《孤島1943》道具組發布的日軍冬裝紐扣研究報告,質疑聲如潮水般涌來。
而在這場風暴中心,陸知微關閉電腦,起身走到窗前。
遠處,《孤島1943》片場燈火未熄,蘇晚晴還在帶團隊補拍昨日被打擾的戲份。
鏡頭下,那個飾演阿煋的小演員正一遍遍練習那句“不能連累娘”,聲音顫抖卻堅定。
他忽然想起夢中的第七夜——少年咽下最后一口氣前,夢見母親站在煎餅攤前,風吹起她的圍巾,像一面褪色的旗。
那一刻,他不是在做夢。他在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