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亞美呵呵“六識的作用,通常分做兩種1.五俱意識。這就是月球上的最高支持。一種無上的文化。”
因為生命的女子笑的。然后大家紛紛地笑著。就是第六識和前五識在一個時間內,一同接觸到外面的種種境界,比如說,眼識看見形象的東西,同時也有意識起著分別,由于有意識的活動,使得眼識對于色境了別得更加清晰,而意識本身同時也通過它的“念”心所——把眼識見的色境攝存下來,以便引起回憶分別。這就叫五俱意識。
火野麗謂“2.獨行意識。就是在前五識潛伏著不起分別的時候,即眼不見色、耳不聞聲乃至身不覺觸時,第六意識仍可以單獨活動,比方意識憶念過去、未來等種種境界,就完全是不伴隨前五識的。”
木野真琴載“那么月球還有什么樣的知識?月球的文化又是什么?你們大家怎么……老姐,上古時代的東西。你姐……月球文化。我感覺好復雜呀。不過我還是會了解。關于月球的所有根本知識。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明白。你把月球所有的一切。都徹底的告訴了大家。我真的非常的高興。在獨行意識中又分成三位甲、散位獨行意識。一般人現前此起彼伏的種種思想活動,這種意識活動比較粗動顯著,因而容易知道。乙、夢位獨行意識。就是在睡眠的時候,前五識不起分別作用,但意識還是可以活動起種種的分別,只是迷迷糊糊的不清晰罷了。我們平常做夢就是第六識的活動,這也是容易知道的。也就是大家的夢境。丙、定位獨行意識。第六意識通常在一般人們是散亂不定的。但我們如果經過長期修行,就能夠得到定境現前。定中境界是和普通的境界不相同的,通常是思想雜亂,此起彼伏的;定中那就不同了,一切浮思亂想基本上肅清了,能夠清晰明白、專注一趣地了別境,而不為一切境界所動搖。學佛的人修行的第一步,在于把第六意識從散位活動改變成為定位活動,然后在定位活動的基礎上去進行培養無漏智慧、斬斷煩惱的修行工夫。”
愛野美奈子嘻嘻嘻“這就是月球上所有的一切知識。月球上所有的人類都在學習這些。他們都知道該怎么去了解世間所有一切。說呢。你們又是怎么思考的?是靠月球的知識。他是……月球無上的文化。這些你們都知道嗎?這就是無限的知識。讓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那么大家可以明白自己的命運嗎?我們的命運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他……覺得命運都是斷斷續續的。或許大家的命運都是時斷時續。有時候看著別人中獎——而自己沒有中……就發覺自己的命運非常的悲慘。請解釋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明證法師開示:有一本書叫《百法明門論》,其實比《心經》也不會長多少,好像還不如《心經》長,是世親菩薩根據《瑜伽師地論》寫的,《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的論,在唯識宗叫根本論,《瑜伽師地論》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種法,《百法》把六百六十法又歸納為一百個法,分成五組,第一組叫八大心王,心王法,一共有八個;第二組叫心所有法,簡稱心所法,一共有五十個;第三組,色法有十一個;第四組,心不相應行法,一共有二十四個;第五組,無為法,有六個,加起來一百個法。第一組,八大心王,心王法,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七叫末那識,第八叫阿賴耶識。一心按照功能的不同分為八個識,八個識合在一起其實就是一心,我們背《心經》的時候,講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后面眼識乃至意識,這叫前六識,其中意識就是第六識,第六識就叫意識,第七識其實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的最后一個根,意根,也就是說意根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就是末那識,這三個名詞在說一件事情,從根的分類上來說,這個第七識末那識,叫意根,從識來說,他是第七識末那識,像我們人,一位男子,對他媽媽來說,他是兒子,對他兒子來說,他是父親,就是看對誰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上來說,就有不同的名安立。第六的這個意識,我們是比較容易了解的,這就是我們生活當中大量地用的這個心,知冷,知熱,知好,知壞,知美,知丑,知男,知女,知高低前后左右上下,這都是第六識的功能,前五識,其實我們不算太了解,不過前五識動作的時候,一定會有第六識參與,第六識和它們在一起,和合運作,這種情況下的意識叫五俱意識,意思就是和前五識一起運作的意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