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畝的土地很大很大。
這片土地是平原,可面積大到已經超過人的視野,根本望不到另一邊的盡頭。
也不能說望不到。
準確來說是已經非常模糊。
要知道,故宮博物院的面積才1000多畝,這里相當于三個故宮的大小。
頤和園算上里面的大明湖,才4000多畝地面積,僅比影視城大一點。
目前這片3600畝的土地上,仍然有2個村莊還沒有完全拆除。
這個影視基地由壹城萬匯帶頭,但根本吃不下去,不但吸引了本地很多企業投資,陳澈的匯新財富還投資了30億。
可以這么說,陳澈在國內跟正南投資一起炒股的錢,一股腦都投了邯鄲的項目,其中影視基地和機場南遷占了大頭。
而征遷工作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所以總規劃3600畝,但目前除了修了修路,圈了一小塊動土,沒有其他改變。
相當于99%的地方還沒動土,眾人這邊兜兜轉轉都是看土地。
最后一行人還專門去正在進行拆除的村莊里走了走,了解了現實情況。
在這片土地上待了近兩個小時,眾人重新上車,準備去另外的科技產園轉轉。
與來時不同的是,車內的氣氛更加輕松融洽,交談的東西更多了。
陳澈依舊坐在靠門的位置,窗外的景象飛速后退,那些忙碌的挖掘機和無垠的土地,漸漸縮小,最終消失在視野中。
這一次,書記主動與陳澈坐在了對面,饒有興致的詢問他一些問題。
比如在杭城運營傳媒公司的經驗,特別是如何吸引和留住年輕的創意人才。
陳澈結合自身實踐,直接提出了與本地高校合作開設相關專業、訂單式培養、建立實習基地,以及設立專項基金扶持優秀創意團隊落戶基地等具體建議。
他要邯鄲科技大學,不但是為了服務市政府和邯鄲,還是為了服務他自己。
比如說這個短劇這個行業,本地應該有專門的學校,專門的專業。
全靠外來人口是不行的。
“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能扎根能成長,我們需要創造一個能讓創意人才感到被尊重、有價值感、有發展空間的環境。”
陳澈總結道。
書記頻頻點頭:
“小陳董說得非常對,城市發展硬件建設是骨架,人才才是血肉和靈魂,
市里會認真研究你的建議,在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配套政策,務必讓他們在邯鄲安心創業、舒心生活。”
車隊沿著新修的柏油路向北行駛,窗外是冬日略顯蕭瑟的平原景象。
約莫十來分鐘后,一片視野極其開闊的區域映入眼簾,遠處,邯鄲機場那標志性的航站樓和指揮塔臺已清晰可見。
考斯特車內,書記他們又與陳天宏聊著關于科創園招商引資的初步設想。
陳澈的目光掠過窗外那片因機場限高而顯得低人一等的空域,以及周邊大片無法充分利用的土地,眼神微微閃動。
他端起面前車載杯架上的熱水,輕輕啜了一口,仿佛不經意般的開口道:
“書記,你看,我們右手邊就是現在的邯鄲機場,說起來,它為我們城市的航空出行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隨著城市框架不斷拉大,特別是我們正在著力打造的南區和未來更廣闊的南部區域,它現在的位置開始對周邊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力和影響。”
書記聞,目光也隨之投向窗外,看著那不算宏偉的航站樓和起降頻率并不算高的跑道,臉上露出一絲復雜的表情。
“是啊,小陳董眼光很準,這個機場就像個長大了卻還穿著小時候衣服的孩子,有點束縛手腳了,當初為了節省成本和盡快通航,選擇了在原有基礎上擴建,現在看來,確實是有些固化了,它對周邊區域的限高、噪音影響,以及對未來發展的空間擠壓,都成了市里規劃中的一大難題。”
陳澈放下水杯,說道:
“我們在做南區,尤其是三大生態城的總體規劃時,深切感受到了這種束縛,無論是我們想要打造的具有地標性的超高建筑,還是未來希望引入的一些對凈空環境有要求的高端制造業、研發中心,
甚至是園區自身的形象和未來發展張力都受限于此,這正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瓶頸,我們規劃的影視基地,未來需要大型現代化攝影棚,高度受限怎么建?科產園想引入的尖端生物醫藥、精密儀器研發,能忍受頭頂上飛機的起降轟鳴嗎?
這些瓶頸不打破,我們投再多的錢,南區的發展依舊存在更多困難和挑戰!”
陳澈這番話,直接將矛盾擺上了臺面,車廂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有些緊張。
孟云濤和陳天宏下意識的想打圓場,卻被陳澈用眼神制止。
書記的眉頭緊緊鎖住,手指無意識的敲擊著座椅扶手,耐心解釋道:
“道理我們都懂,小陳董,可是搬遷一個機場談何容易?上百億的資金從哪里來?復雜的審批流程,涉及軍方、民航總局……層層關卡,還有,現有的機場資產如何處置?職工如何安置?這些都是天大的難題,市里不是沒動過這個念頭…
后面的話書記沒說,因為話不說滿,陳澈可以語氣稍微過激,他不行,但他的語氣中還是隱隱帶著無奈和現實的沉重。
“書記,如果這些資金難題,我們匯新商會愿意牽頭來解決大部分呢?”
陳澈再一次開口,聲音不高,卻像一道驚雷在車廂內炸響。
一瞬間,所有的交談聲都停止了,書記、副市長,乃至座位上一直豎著耳朵聽的秘書們,全都震驚的看向陳澈。
陳天宏也微微睜大了眼睛,雖然兒子之前跟他透過氣,但親耳聽到在這種場合提出來,還是感到了十分震撼。
陳澈稍作停頓,讓這番話在領導心中沉淀了一下,然后繼續道:
“匯新商會之前向市里提交過一份關于邯鄲機場南遷暨建設空鐵聯運綜合交通樞紐的初步構想報告,不知您有印象嗎?”
書記立刻頷首,嚴肅道:
“我看過,那份報告分量很重,思路也非常超前,前些天市里內部為此討論過很多次,共識是這確實是解決長遠發展瓶頸的一步妙棋,甚至可以說是關鍵一手,但其中的難度,都讓我們不得不慎之又慎。”
“我完全理解市里的顧慮。”
陳澈表示認同,隨即話鋒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