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寶中寶
蕭飛逸整整又花了十天時間才在第二洞的書架中找到了金甲戰神提到的這套功法和刀法。
找到的那一刻,蕭飛逸激動萬分,這才是他最想要的武功!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知貴精,不貴多!
在這么多門武功秘笈面前,“剝皮、去肉、見髓”之法,才是上上策!
書之精華,“猶如數重物色包裹里許”,須要一重重剝開,“去其皮,見其肉;去其肉,見其骨;去其骨,見其髓。”明白了“皮、肉、骨、髓”之所在,方能心中有數,取其精髓。否則,盲目濫取,也就難得其精了。
蕭飛逸走的就是皮、肉、骨、髓的路線,所以用了將近四個月的時間,終于找到他要找的東西!
蕭飛逸跪在金甲戰神的尸身前,足足磕了十八個響頭。
如果他沒從陳少聰那里聽過金甲戰神的故事,就不會知道金甲戰神是曾經的天下第一高手。
如果他自己不懂得蒙文與梵文的話,就無法知道玄機洞主拓跋彥就是曾經的金甲戰神,更不會想到他會把他一生的武學心得藏于第二個洞中。
如果沒有唐門老祖和張伯的成全,他也不可能獲得二寶。
如果沒有眾位兄弟的舍命相伴,他也不可能活著進入玄機洞。
如果自己不從長遠出發,先一窺全局的話,也不會發現那么多秘密。
真的太不容易了!只能說,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接下來的時間,蕭飛逸就開始學習金甲戰神留下的行功法門和刀法,需要休息時,他就繼續挖掘洞中的其他機密。
金甲戰神的行功法門是天下獨一無二的一套方法,是他在走火入魔不能移動后,結合閉穴功、移穴功、易筋經、小周天循環、大周天循環等各種功法創造出來的一種全新法門,奇異詭譎到令人難以相信的地步。
金甲戰神創造的刀法有七十二招、三十六招和連環五招,這些刀法必須和行功心法配合才行,否則就是空有招式而沒有威力的花架子。
行功法門練到一定程度后,就可和連環五刀相輔相成,功催刀動,刀動生功。好處是武功進步神速,壞處是很難控制。
初學這些武功,蕭飛逸很不適應。
金甲戰神的新功法簡直顛覆他的認知,完全有異常規,有一些他根本無法完成。
還有那些刀法,蕭飛逸無論怎么看也看不出這是打遍天下的無敵刀法。刀法一招一式畫得很清楚,注釋得也挺明白,可既不分進攻,也不分防守,好像彼此間互不關聯,都是獨立存在的。
這樣的刀法,他不知練了有何用處。刀法雖不是劍法,可畢竟是武功,怎么會沒有套路?
還有那行功法門,怎么去練?
修煉內功,講究氣納丹田,打通經脈,氣隨意動,氣隨意生,攻如矛,無堅不摧,防如盾,鐵壁銅墻。
內功修為達到巔峰之人,可以打通十二正經和任、督二脈,使氣血相通,真氣可在身體內自由穿行,可將身體精、氣、血瞬間給集于一點,產生巨大能量。
金甲戰神的行功法門,有時不是打通經脈,而是封閉經脈,不是疏,而是堵。這讓蕭飛逸無法理解,從而無法深入練習。
他曾試著封過幾處腿上的穴道,可根本就感覺不到有什么用。
研究了幾個月后,毫無進展!
蕭飛逸天天算著日子,知道自己已在這里待上半年了。
花了半年時間,內力一點兒沒增長,招術一點兒沒精進,這半年不是白過了嗎?
蕭飛逸曾經想過把這些秘笈搬到外面去研究,可一想到那么多人為了他沒了性命,立刻又打消了出去的念頭。
不學有所成,誓不出洞!
沒有破釜沉舟的氣魄什么都做不成,他要把這里所有的壓抑都變成奮進的動力!
也唯如此,他心里才好過些,否則總就覺得對不起眾人,尤其是歐陽飛雨、水妙蘭以及荀五!
蕭飛逸把山洞里所有的書、紙不知翻了多少遍了,再也找不到讓他感到興奮的東西。
易筋經,練武人心中的至寶,蕭飛逸翻閱了幾次后就不再看了,因為上面有一行金甲戰神的批注說,常人習易筋經二十年才能有小成。
別說二十年,就算十二年蕭飛逸也堅持不下去。
在這暗無天日的洞內,如果真要花幾十年才能練成絕世武功,蕭飛逸寧可不練!武林重擔他是想挑起,可若用幾十年的時間去準備,外面的世界早就物是人非了!
既然對金甲戰神留下的武功練習不得其法,無法入門,蕭飛逸索性就把它放下,不再去想它。
他一會兒竄入這個洞,一會竄入那個洞,除了希望發現有用的線索外,還希望能找到令他感興趣的東西。
這樣漫無目的亂竄又用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在快樂中度過,一定不會覺得時間很長,有可能感覺只是彈指之間,可若是在無聊與煎熬中度過,那么感覺時間一定不短,簡直就是度日如年!
洞中的確有很多玄異的東西可以抓住蕭飛逸的眼球,例如那些倒垂如冰錐一樣的鐘乳石,從地面指向高空的石林,像人工打造的石桌、石椅……形態各異,魔幻神奇,看一看摸一摸,的確可以緩解壓抑的神經。
好看、好玩兒的東西的確很多,可它們全都沒有生命,冷冰冰的,看過十幾次后,就全無興奮的感覺了。
練武一事還是沒有進展!
有些事,明知不可為也必須有所為!有些事,卻不能迎難而上,必須學會知難而退,否則就是不自量力了。
蕭飛逸當然不是輕易認輸的人,如果再找不到他想要的線索,他自己就會制定目標與方案了。既然已經來了玄機洞,總不能一點兒收獲都沒有就出去不是!
實在不行,光練九影神功也不錯,一身九影,配合飛天九劍,一定也可力戰群魔。
蕭飛逸去第一個山洞的次數最少,因為他來玄機洞本不是為了求財。
可他也知道,整洞的財寶已經可以任他自由支配了。
錢可是好東西,有了它就不會挨凍受餓,有了它就可以救萬民于水火……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千里為官只為財!
……
這些論蕭飛逸都知道,可他就是對這些黃白之物不感興趣。和親情、友情、愛情比,這些身外之物不值一提!
蕭飛逸知道自己也是不缺錢才不在乎它的,如果他始終窮得肚子都吃不飽,估計早撲到金磚垛上了。
這一日,他實在無聊透頂,又轉進了第一個洞里,挑了一頂金冠戴在了自己的頭上,纏了一條金帶在腰上,又把很多金手鐲、玉手鐲掛滿兩條胳膊上,走了幾步,叮當作響。
穿金戴銀很神氣嗎?
蕭飛逸怎么看現在的自己都很滑稽,活脫脫的一個沒見過世面的猴子穿新衣的感覺,于是趕緊把自己這身飾物全都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