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滄海桑田,一代傳奇
玄機洞。
蕭飛逸在玄機洞中已呆了三個多月了。這三個多月來,他一天武功都沒練,只是在熟悉這個新家。
被封死的這段玄機洞內部結構他全都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玄機洞太玄異了,例如“夢天下”里面是一個巨大的溶洞,布滿了石鐘乳、石筍、石花、石幔、石柱、石盾等,形形色色,光怪琉璃,充滿了夢幻般的神奇。
除了了解玄機洞的內部結構,蕭飛逸主要是翻閱書籍。
第二個洞,也就是“通古博今,聞達天下”洞,里面的書籍種類繁多,涉及天文、地理、歷史、科技、政治、制造、人文、藝術、建筑、水利等,把蕭飛逸看得頭昏眼花,不明所以。
其實,他對這些挺感興趣,想從中發現一些特殊的東西,也順便打發一下無聊時的光景,不過也僅此而已,畢竟他歷經磨難到這里來可不是想成為一思想家、政治家、軍師家……
他主要翻閱的是第三個洞里的書,因為這個洞里全都是武功秘笈。
不過,他也只是翻閱,并不去練習,因為他非常清楚,如果要全部學會這么多武功秘笈,恐怕得花三輩子的時間才能行。
話說回來,也沒那個必要!
比方說易筋經和達摩劍法,他就算從娘胎里練起,能趕上少林寺里那些老和尚嗎?
天象厲害不?他的易筋經和龍象神功登峰造極,可還不是被雪山霸王舟舟主和魔琴老祖差點打死了兩回!
所以蕭飛逸知道,就算他練到和天象一樣的程度也沒有什么用!江湖上不缺第二個天象,他何必硬往天象的路上走呢?
蕭飛逸明白選擇的重要性了,太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
俗語說得好,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熟!不管練什么,能打敗對手的武功就是好武功。
就像小李飛刀,天上地下,只此一刀!
無論面對什么強敵,一刀就夠了,何必去練什么胸口碎大石?
蕭飛逸比很多人更懂這些。
正因此,面對如此浩瀚的秘笈,如何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武功才是最重要的。
經過三個月的瀏覽,他有了驚人的發現!
發現是來自漢文、蒙文以及梵文三種文字的手寫自傳書。
這些自傳書或零星幾頁,或裝訂成冊,隨機地夾在各式的武功秘笈間,甚至在第二個洞里也有。
最初蕭飛逸并沒有在意它,可隨著他不斷地瀏覽,不斷地翻閱不同書籍,這些自傳書出現得越來越多,這才引起他的好奇。
蕭飛逸花了二十幾天時間才把洞內的自傳書全部揀出來,逐一排序,逐一閱讀,這才有了重要發現。
看完這些自傳書,蕭飛逸目瞪口呆良久,心中暗暗慶幸自己既懂蒙文,又懂梵文,否則就算他進了玄機洞恐怕也無法站在武學的巔峰。
能進入玄機洞,蕭飛逸認為自己已經幸運得不能再幸運了,可看完了這些自傳書后,他卻更愿意相信玄機洞主和他有宿命的聯系,冥冥之中在對他進行指引與召喚。
否則他怎么會在沒進入玄機洞前就聽過了玄機洞主的傳說呢?
原來,洞外金椅上那個已故之人就是玄機洞洞主,他不但是贈二寶給唐門開山鼻祖唐堯的那個怪人,也是鐵劍門少主陳少聰提起的那個金甲戰神!
金甲戰神和無名老人最后一戰,由于強行收招遭到內力反噬,當場就受了嚴重的內傷。
他在趕回玄機洞的途中暈倒在一山谷中,恰巧被唐堯碰到,用千年人參救了他。
金甲戰神感恩唐堯的救命之恩,這才將碧玉蟾蜍與回轉九龍燈相贈。
他其實是怕自己回不去,死在半路上,使寶物就此長埋玄機洞,無法重見天日。
憑著高深的武功和千年人參的藥力,金甲戰神倒是順利返回了玄機洞,又寫下了最后幾篇自傳,端坐在金椅上,了無牽掛地離去了。
玄機洞外石碑上的幾招武功,是他和無名老人共同研究的幾招,很早就刻上了,用以紀念他人生中最經典的那段歲月。
可沒想到,多年以后,陰差陽錯,這幾招武功卻讓很多人喪命玄機洞中。
玄機洞中之所以有這么多寶物,是因為它本就是北魏王朝一百多年積累的大部分財物,可以算是整個北魏王朝的國庫所在。
北魏是鮮卑拓跋建立的北方政權,他發家的地方就在在殺風口附近的草原上。
拓跋手下天野仙師是個曠世奇才,精通煉丹、采藥,更是胸有萬象,發現玄機洞實乃末世絕佳的避難所,尤其里面的迷宮一樣的道路和詭異的奇毒更是天然的防御大陣。
就這樣,拓跋和天野仙師多次造訪玄機洞,并把這里當作收藏奇珍異寶的重地。
回轉九龍燈和嵌在洞口處的玉石就是出自天野仙師的手筆,最后他在有生之年又建立了一道斷龍石,也就是蕭飛逸拉開的那道巨石。
那道巨石其實可以反復開啟,但前提是不能碰到機關。
蕭飛逸當時踩到的是第十八個臺階觸碰了機關,其實就算不踩到那個,還有別的地方等著他踩,斷龍石早晚都得關上。
而一旦斷龍石關閉后,其他機關再踩上也沒作用了,所以蕭飛逸始終以為只有一道機關。
拓跋和天野仙師他們進出玄機洞可不是靠碧玉蟾蜍避毒,他們早就研制了解藥,所以可以大量進人,否則光靠一個碧玉蟾蜍怎么能同時幫助那么多人?
碧玉蟾蜍是異寶,是北魏第六位皇帝拓跋宏南伐時從中原所得,一直流傳了下來。
拓跋和天野仙師之所以花大力氣打造玄機洞,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給自己留條后路。
鮮卑族向來逐水草而居,現在突然劍指中原,大軍南下,萬一失敗了,不能沒有一個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