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日志片段來源:逆涌計劃-觀測終端zy-734日期:數據損壞
記錄者:智瑜
主題:異常共振事件后續分析與初步結論
…事件編號e-227-alpha記錄概要:
*坐標點:第七區沿海,舊世界礁石帶。
*主要參與者:楊黛邇(生物特征已登記)、林溪瑤(權限7)、及本人(智瑜,權限8)。
*觸發現象:通過信標物(編號bx-sp-01,原屬研究員白梵)與流體網絡內未知意識信號(暫標識為signal-wf,匹配度92.7%)達成深度共振,共振峰值頻率38.2hz.
*觀測到物理層面顯像:局部空間光繭化,高維信息具象投影(白梵形象,不完整語音)。
*外部干擾:確認厄魘御者標準掃描模式(patternreaper'sscythe),同時檢測到未授權加密信號接入(標識模糊,聲紋分析匹配:俞浩軒,前防御組組長,狀態:mia)。
*關鍵轉折:信標物與楊黛邇生物組織產生物理融合。signal-wf信號強度于融合瞬間激增430%,隨后與楊黛邇生物信號同步消失于可觀測頻段。
*結論:非標準意識傳輸或捕獲,現象更接近于……主動錨定與維度潛航。信標物可能已成為雙向通道,楊黛邇并非被拖入,而是――選擇了進入。
*后續行動建議:立即搜尋俞浩軒下落;最高優先級破解白梵遺留的“初始節點”相關數據;警告所有知情人員,“靜默場域”已具備通過情感波段進行逆向污染的能力。
*個人備注:他們低估了“折光”的本質。它不僅是技術,更是意志的延伸。白梵留下的,不只是信息,是火種。
(日志片段結束)
下墜。
并非墜落深淵的失重,而是融入一條鎏金般奔涌的意識長河。無數記憶碎片、未成形的思緒、來自陌生神識的低語、破碎的影像,如同河底的卵石,不斷擦過楊黛邇的精神內核邊緣。它們不再是外在的景象或聲音,而是直接成為她感知的一部分――是這條“河流”本身。指尖(意識的擬態延伸)劃過那些光粒組成的“卵石”,會在神識中留下轉瞬即逝的冰涼觸感,像是觸摸到了無數個未曾完整的人生。
》記憶碎片#1白梵的實驗室,深夜。
……白梵指著全息屏幕上不斷變幻的、如同星云般復雜的結構圖。“‘折光’的關鍵不在于折射能量,黛邇,而在于折射‘認知’本身。你看這里――”他放大一個微觀節點,那里并非物質,而是一段自我循環的邏輯悖論,在屏幕上流轉著淡藍色的輝光。“我們以為的現實,只是高維信息在低維度的投影。‘折光’系統能短暫地……扭轉這種投影關系,讓我們觸及背后的信息基底。”他揉了揉疲憊的眉心,指腹蹭過眼角的紅血絲,語氣帶著罕見的狂熱與一絲不安,“但這很危險。如果操作者的意志不夠堅定,自身的認知結構可能會被來自基底的信息洪流……沖刷溶解。厄隱先知想要的,是掌控這種‘折射’權柄,將所有可能的現實,都扭曲成符合他意志的單一圖景。”疼痛。
并非來自物理傷口,而是神識在強行適應“流動”狀態時的排異反應。楊黛邇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邊界”正在消融,如同滴入溫水的墨滴,與周圍的信息流相互滲透。唯有掌心持續傳來的、與心跳同頻的搏動感――那枚與血肉融合的徽章正散發著微弱的金芒,刺痛感清晰得如同神經末梢的直接震顫――像一枚燒紅的鋼釘,牢牢釘入她的存在本質,維系著即將渙散的自我認知。
“堅守你的核心頻率。”
一個聲音直接在她精神內核的中心響起。是白梵。并非通過聽覺,而是以一種概念傳遞的方式,帶著他獨有的、混合著咖啡香與消毒水味的氣息(那是實驗室里最常見的味道,此刻竟成了意識層面的錨點)。他的意識體就在附近,化作一團穩定的淡藍色光渦,在光河中緩緩旋轉,既吸引著她,又為她隔絕了部分雜亂的信息流。
“不要被信息流同化。感知它們,但不要成為它們。利用‘折光’的原理,在你的神識外圍建立篩選屏障。只允許與‘初始節點’、‘源初代碼’相關的信息模式通過。”楊黛邇立刻行動。她指尖凝出細碎的光粒,按照白梵描述的悖論邏輯,快速編織成一層半透明的棱鏡面――神識觸碰這層鏡面時,會感到輕微的酥麻,如同指尖劃過通電的金屬網。構建的過程極其艱難,每一次精神松懈,鏡面都會泛起漣漪,幾欲碎裂。那些無關的意識噪音如同潮水般撞擊著鏡面,發出刺耳的嗡鳴,仿佛要強行沖進來,將她的自我徹底吞噬。
》記憶碎片#2楊黛邇的童年,家族藏書閣。
……灰塵在從古老窗欞透進的陽光中飛舞,光束里漂浮著細小的金色塵埃。她踮著腳,從書架最高層抽出一本沒有書名、以銀灰色金屬絲線裝訂的古籍。書頁并非紙張,而是一種柔韌的、帶著肌膚般細膩觸感的生物薄膜。打開時,里面的文字并非靜止的墨跡,而是如同微縮的星河般緩緩流動,泛著與“折光”節點相似的淡藍輝光。她看不懂,卻被深深吸引,指尖劃過書頁時,那些文字竟順著她的指腹輕輕“游走”.祖父蒼老而帶著警示的聲音在身后響起:“箬云,有些知識,本身即是燈塔,也是漩渦。我們家族世代守護的,并非答案,而是通往答案的……可能性。當‘潮’汐逆轉,‘源初’的印記會再次浮現。”那時她不懂,現在,那段流動文字的形狀,竟與白梵展示的某些“折光”符號完美重合……她忽然明了,自己并非毫無準備。家族血脈中傳承的模糊認知,與生俱來的對意識波動的敏銳感知,甚至童年時那本古籍帶來的莫名親近感,都是白梵選擇她作為“定位節點”的深層原因。掌心的徽章似乎感知到了這份頓悟,金芒閃爍得愈發穩定。
“很好。”
白梵的意識波動帶著贊許的暖意,“你的潛意識深處,藏著鑰匙。厄隱先知……李清詮他們,試圖通過‘靜默場域’強制統一所有意識頻率,扼殺一切‘不和諧’的個體意志,建立一個絕對‘有序’的系統。但他們錯了……真正的‘源初代碼’,其核心并非控制,而是……包容性的混沌,是無限可能性本身。”隨著兩人意識體的連接穩定,周圍的景象開始凝聚。他們不再是隨波逐流的光粒,而是化作兩道并肩的流光,在意識之海中“航行”.遠方,浮現出一些巨大的、如同深海發光水母般的結構體,半透明的傘蓋下垂著無數纖細的光絲,緩慢脈動著誘人的粉紫色輝光――那是“潮”意識網絡中自然形成的“意識聚合體”,由無數相似情緒或執念的意識碎片匯聚而成。光絲掃過之處,附近的零散光粒會被強行吸附,融入那片統一的輝光中。
“避開它們。”
白梵的警示帶著凝重,“未經引導地接觸,你的個體性會被其同化,最終成為這團混沌的一部分,再也找不回自己。我們要去的地方,更深處,更……古老。”他引導著她,如同一條靈活的魚,繞過那些絢爛而危險的聚合體,向著光河的底層潛去。這里的光絲逐漸變得稀疏、黯淡,信息流的流動也緩慢下來,如同凝固的琥珀。一種無形的壓力從四面八方涌來,并非物理壓迫,而是某種存在的厚重感,仿佛他們正在穿透一層又一層的歷史塵埃,接近世界的本源。
“我們正在接近‘逆涌’系統在流體網絡中的……根基層面。”白梵的意識體光芒微微黯淡,顯然在對抗這股壓力,“也是‘靜默場域’侵蝕最為嚴重的地方。李清詮的力量在這里無處不在。”果然,楊黛邇察覺到,那些緩慢流淌的底層信息流中,摻雜著一種不自然的、粘稠的“灰色”.它們如同油污般附著在光絲上,所過之處,原本鮮活的光絲會迅速失去光澤,變得呆板、重復,最終化為毫無生氣的灰白色塵埃,消散在意識之海中。那正是“靜默場域”的觸須,觸碰到她意識屏障的瞬間,帶來一陣刺骨的寒意,仿佛連思維都要被凍結。
“他就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