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履是必買之物。
從京城到蠻荒之地,一路全靠雙足丈量,只怕每人走破十雙鞋子不止。
她為三位哥哥、母親、兩位嫂嫂以及自己,各買了十五雙鞋子,給小侄子謝謹羨也買了二十雙從五歲到七歲的鞋子、小皮靴子。
小孩子腳長得快,說不得還沒穿破,就不合腳了。
其實北炎國的胡服和胡靴是最適合遠途的,但重封國朝廷忌憚外族服飾,所以她也只能挑選鞋底厚實的鞋子。
買好鞋子,依舊找到那個巷子,轉到空間。
她牽著馬在街上走著看著,除了糧食、衣服,她一時想不起來還要買什么。
“砰~”
“砰~”
鐵匠鋪子門口,兩個壯漢揮舞大錘打鐵。
她想到要買的東西了。
在別國,這些年,重封國冶鐵技術發達,每年鐵生產量將近三百萬石(計十八萬噸),老百姓只要有錢,也能買得到鐵鍋。
鐵匠看她轉悠,問道:“小姐想買什么?”
“有熟鐵鍋嗎?”
“有。生鐵鍋一口三百文,熟鐵鍋一千文。”
“各拿五口吧。”謝歲穗看見旁邊還有打制的農具,其中幾把樸刀是真的戳中心思。
“掌柜的,這樸刀我要了,多少銀子?”
長槍、大刀等兵器是朝廷管制的,鐵匠鋪子也不敢隨意給百姓打制。
但是樸刀是個例外,它屬于農具,開荒砍雜樹所用,在鐵匠鋪子可以隨意定制一把。
流放在路上,可能會遇見野獸,也會遇見山賊,更重要的是幾個月后,北炎軍南下,兵荒馬亂,保命的兵器實在是太重要了。
“那是別人定制的,你若要,一把多付十文。”鐵匠倒也沒有多想,十文是補償原客戶的。
十文對謝歲穗是小意思,四把樸刀到手,她看著也有打制好的鉤鐮刀,一并買了下來。
回頭叫三哥砍幾根木棍做柄,完全可以做武器。
三個哥哥都有武功,即便沒有其他趁手兵器,樸刀和鉤鐮刀殺賊綽綽有余。
付了錢,把十口鍋和樸刀、鉤鐮刀都叫他們搬到那個無人的巷子,他們一離開,她趕緊丟進空間里。
接著,去買容器。她要儲存足夠的水。
重封一向干旱少雨,這兩年了,一滴雨都沒下過。
前世里,整個大江以北,到夏秋季,旱得田地龜裂,田間裂縫比她手掌還寬,百姓紛紛逃荒。
她在陶瓷、雜貨鋪子,幾乎是掃蕩一般,把木桶、浴桶、大水缸,碗碟……只要店家誠實厚道,她都不怎么殺價。
告訴店家,幫忙把東西送到那個無人的巷子里去。
理由是,與家人約好在那里拉貨。
店家有錢賺,也沒那么多好奇心,人家買主和家人約好在巷子里拉貨,沒毛病。
這世上誰和銀子過不去呢?
謝歲穗把這些東西轉到空間里,然后針頭線腦裝了一個小包袱,趕去市集東邊大楊樹下。
果然謝星朗已經在等她。
謝星朗買下來的獵物不少,兔子、山雞、小野豬、狼,其中兔子和山雞最多,還有一只鹿,一籃子野雞蛋。
看她只拿著一個小包袱,謝星朗有一瞬間的疑惑,但是又釋然了,妹妹估計沒看到合心意的東西。
集市上來來往往的村民,看著謝星朗買的一堆獵物,眼神都怪怪的,謝歲穗趕緊叫他把東西收起來,掛在馬鞍上。
“三哥,這個包袱你先幫我看著,我馬上就回來。”
“你等著,我和你一道去。”
謝星朗在后面喊著,謝歲穗手在頭頂搖了搖:“我自己去,一會兒就回來。”
她又去了包子鋪、炊餅鋪。
從燒餅鋪出來,她聽到一聲懨懨的娃娃聲:“阿翁,我餓。”
她往路邊一看,一大堆麥秸編織的饃饃囤、饃饃筐旁,一個老叟帶著個四五歲的小娃。
祖孫倆都面帶哀愁、無奈和饑渴。
在鄉下的集市上,這種面孔不少見,許多老農為了賺三文五文,在街上一等就是一天,也不見得能賣出去一件兩件手工品。
喊餓的小娃,看著謝歲穗從燒餅鋪子出來,就差喊一聲“求求你,買個饃饃囤吧”。
老叟揉揉臉上的皺褶,說道:“乖乖,等會兒阿翁賣了饃囤,就買燒餅給你。”
謝歲穗嘆口氣,在攤子前蹲下來。
賣貨的老人激動地站起來,連忙推銷自己的商品:“姑娘,買一個吧,結實又便宜。”
“大爺,這些小筐多少錢一個?”
“饃饃囤十文,饃饃筐八文,白荊條簸箕,一百文……”
“你編得挺好挺精致,都賣給我吧。”
老叟高興壞了,一直說感謝。草編的東西,有人買一個就不錯了,這姑娘一下子都買了,不是大主顧,就是心太善。
“阿翁,我們可以買吃食了吧?”
“可以,阿翁就給你買個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