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去南婆娑洲做一位世家公子的伴讀。
......
船頭之上,霞光漸褪,暮色升起。
那名年輕女子不知何時已經離開船頭。
從頭到尾,她似乎都沒有與老儒生有任何交流,仿佛真的只是來看看風景。
圍觀的人群見那對“冤家”并無動手的跡象,漸漸失去了耐心。
有人低聲咒罵著“白費功夫”、“裝神弄鬼”,悻悻然轉身返回艙室,也有人暗自松了口氣。
船頭觀景平臺便重新變得冷清起來,只剩下寥寥數人還在欣賞云海星空的夜景。
一直負手而立、眺望遠方的老儒生,此刻緩緩收回了目光。
他微微側首,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身后的高樓殿宇,晃動的人影映在他渾濁的眼眸中。
老人微微低頭,眼中閃過一絲歉意。
但這絲情緒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一圈微瀾,便迅速消失不見。
他抬起枯瘦的手,輕輕摘下了頭上那頂陪伴他不知多少年月的貂帽。
雙手捧著帽子,如同撫摸老友般,輕輕拍打著帽子上并不存在的灰塵。
這頂貂帽看似普通,卻非常不普通。
它是劍甕,法寶劍甕。
乃是一件可以蘊養飛劍的稀有法寶。
在過去數百年里,貂帽通過蘊養劍修的飛劍,已然積累了無法計數的劍意,一旦爆發,近乎一位玉璞境劍仙的全力一劍,足以劈山斷海。
面對這道劍,即便是一些玉璞境的仙人,也少有人能真正擋下。
更何況是一艘最高不過中五境的鯤船?
一劍之下,即便目標為鯤船,可除了一些境界頗高的中五境能夠保全自身,其余無法御空飛行的下五境,想來不會有人生還。
老人手臂隨意地一揚,那頂破舊的貂帽便脫手而出,越過了冰涼的玉石欄桿,像一片失去了生命的枯葉,在鯤船航行帶起的紊亂氣流中翻滾、旋轉,不斷變小。
最終從清晰的輪廓,漸漸化為一個模糊的黑點。
老儒生靜立片刻,緩緩轉身,向著樓內走去。
走到門口時,他的腳步微微一頓。
老人目光轉向門旁不遠處,一對倚著欄桿說笑的年輕夫妻。
那對夫妻衣著樸素,面帶風塵,正與同行的幾位伙伴交談,隨風飄來的笑聲中,隱隱夾雜著“回家”、“閨女”等詞句。
老人的神色出現一抹惘然,干癟的嘴唇微微顫動了一下,似乎想說什么。
但最終,他還是沒有回頭,徑直步入燈火通明的走廊。
他叫劍甕先生。
因為他有一個法寶叫做“劍甕”,同時數百年來愿意以劍甕為其他劍修蘊養飛劍,在北俱盧洲頗受尊敬,便被冠以“先生”。
他是一名死士。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