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南邊一些的威勝軍節度董昌,在這段時間里,雖然沒有對外征伐,但是董昌也是要玩一些新鮮的玩意,來給唐末這個大舞臺,增加一些新聞。
在董昌數次擊敗劉漢宏后,由于兵力增強,朝廷為了穩住東南財賦重地,于是加封董昌為義勝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
剛開始的時候,董昌為政還挺廉正公平,百姓安居樂業,可以算是武夫中的一股清流。
而那時還是中和年間的時候,天下藩鎮對朝廷的供奉,斷斷續續的,甚至還有很多一分錢都不給的,比如河朔三鎮。
只有董昌堅持向朝廷大量進貢珍寶,而且每次派遣五百士卒押送,如有差錯,全體處死。
如此忠心耿耿的節度使,怎么能不得朝廷歡心呢,特別是和北方各藩鎮一比,那董昌就是忠臣的代名詞。
因此朝廷對董昌特別厚待,先后加封董昌為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爵鎮海郡王。
董昌看完朝廷詔書后,賞使者每字一匹絹,或許是志得意滿,又或許是高駢修道的舉動給了董昌靈感。
于是,董昌在越州會稽城中,為自已設立生祠,用香木雕刻自已的像,穿著冕服,又做妻妾塑像在旁邊侍候,樂師每日在神像前鼓吹,還有軍兵排列左右。
同時,董昌又安排屬吏,每日安排百姓,入生祠祭拜,董昌還神秘兮兮的說道:“只要有人來祭供酒菜,我就會感應而醉。”
這些武夫,對百姓的好,只是臨時起意,時間一久,失去制約的情況下,那心中的暴虐便不可避免的顯露出來。
董昌治政,愈發嚴酷,稍有小錯,笞刑往往達到百千下,硬是活活鞭死,若是罪行稍微嚴重點,那都是誅殺滿門的。
而且,董昌一個軍頭,正事不干,還喜歡學人斷案,想當縣老爺就算了,對于案情,居然是和原被告進行賭博,輸的就死,贏的就是無罪。
或是有小過錯就殺全家,會稽城中的刑場,那是時不時就要工作一下,武夫治政的結果,那是連秋后問斬都不用,心血來潮,想什么時候殺就什么時候殺。
同時,董昌為了收攏軍心,別出心裁想了一招,設立了一支感恩都的軍隊,聲只要愿意效忠自已,只要在手臂上刻上“感恩都”三個字,他就厚養恩待軍卒。
因為如今的大唐,更加的混亂,兩個朝廷并立的局面,董昌敏銳的察覺到,這是自已的一個好機會。
于是,在文德二年,六月初時,董昌分別派了兩波信使,一路去長安,一路去西川,董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哪個朝廷封他為越王,他就認哪個朝廷是正統。
而此時,實力最為強勁的陳從進也才只是個郡王,更不用說占據長安的李克用,雄據中原的朱溫全都是郡王。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