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溫決意再度進攻朱瑄之時,南邊的孫儒也有了動靜。
在秦宗權圍攻汴州失敗后,孫儒隨即劫掠殺戮河陽居民,焚毀城市,向南撤退。
秦宗權雖屢敗于朱全忠,但當時兵力仍強,企圖奪取富庶的淮南地區,用以填補軍需,于是派遣其弟秦宗衡率大軍南下,以孫儒為副帥,劉建鋒為前鋒。
孫儒自恃功高,對秦宗衡不屑一顧,甚至私下里對親信道:“丈夫不能苦戰萬里,賞罰由已,奈何居人下,生不能富貴,死得廟食乎?”
而在秦宗權被圍蔡州時,急調秦宗衡與孫儒回師,解蔡州之圍,但是孫儒稱疾不往。
秦宗衡不敢得罪孫儒,屢屢勸說,可能是勸多了,孫儒聽煩了,于是,孫儒大宴部眾,于宴席上斬殺秦宗衡。
所以說,漫長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閑的沒事出去吃酒席的時候,一定要多加小心。
在斬殺秦宗衡后,孫儒與劉建鋒,馬殷許德勛等將盟誓,隨后率兵南下,進攻揚州。
遍觀天下局勢,魏博羅弘信四處求援,幾無一人發兵馳援,當然,此時的羅弘信自然不知道,自已寄予厚望的宣武朱全忠,并沒有馳援魏博的打算。
朱全忠要去打朱瑄兩兄弟,那么羅弘信給這三人的求援信算是白寫了,而至于去長安的求援。
李克用是很想來摻一腳的,但卻被蓋寓給苦苦勸住,正常情況下,李克用是不聽勸的。
但蓋寓說的很有道理,從關中去河北,路途遙遠,糧草轉運不濟,而且,如果李克用貿然離開長安,內部恐怕會生出變故來。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距離實在遙遠,如果是陳從進攻打河中,那李克用就鐵定出兵的,只是在河北魏博,那距離隔的就太遠了。
………………
時間匆匆忙忙,眨眼間,文德元年就這么過去了,在這一年里,無論是朝廷內外,都發生了諸多重大事件。
這么多事件集中在這一年中,足以在史冊中,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首先是新皇繼位,田令孜失勢,李克用占據長安。
其次是幽州攻取義武,圍攻魏博,朱溫滅蔡,秦宗權被抓,綁縛長安,東南方面,楊行密也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五代的一些熟面孔,已經陸續出現。
魏州城下,在元日當夜,羅弘信遴選勇士,趁夜襲營,雖未造成全軍營嘯,崩潰的慘烈后果,但是前寨平昌軍也被魏博軍突進去,營帳損毀頗大,死傷數百余人。
而在襲營事件后,陳從進下令,在魏州城西,東,南三面,修筑夾墻,鎖死魏州城內外,夾墻相連處,各設拒馬,寨門,嚴密防守。
夾墻,也就是在城內弓箭射程之外,建立一道墻,這道墻不用太高,太厚,最主要的目的,是斷絕城中突襲以及小規模人員出城的可能性。
魏州城,一面臨河,為了徹底斷絕羅弘信對外聯絡的通道,陳從進臨時增設一支水師,游弋河面。
剛開始的時候,羅弘信見陳從進打了一次后,沒有再進攻,他還挺高興的,巴不得時間拖的越久,援兵馳援的機會也就越大。
但過了年后,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眼看城外的夾墻越來越成規模,羅弘信的心,也一天天的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