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從進頓兵貝州,清掃后路糧道時,遠在昭義的向元振,此時的場景,卻是大不相同。
幽州軍在這個時候,真正意義上來說,算是開啟了兩條戰線,而且兩條戰線上,軍隊的規模都不小。
向元振手中帶著忠武,揚武,銳武,經略諸軍,并連大同白義誠,以及振武軍王卞的四千馬步軍。
如今的王卞,日子卻是變的好過了不少,原來的六千馬步軍,在打河東時,損失了一小部分。
當時陳從進是給了賞賜,大家伙也是興高采烈的回去,可回去后,王卞就發現了一件事,他如果不恢復軍隊,就養著當前的軍隊,他的日子會好過不少。
于是,王卞當即重新編組軍隊,從原來的馬步軍六千人,改成如今的三千步卒,一千騎卒。
正所謂,裁軍一念起,頓覺天地寬,這次陳從進本來沒打算征王卞南下,但是王卞見白義誠出兵了,于是,主動派人寫信,表示自已愿意帶兵南下,襄助向帥,共同討伐昭義。
向元振在九月底,十月初的時候,完成了軍隊的集結,其中,安守圭作為招討副使,留守晉陽。
忠武軍丁全禮,揚武軍伊釗,銳武軍王君振,向元振本部經略軍,并連大同白義誠三千騎兵,以及振武軍王卞的四千馬步軍。
總兵力達四萬七千余眾,浩浩蕩蕩的南征昭義。
此時的昭義鎮中,馮霸,夏彥博,袁奉韜三人,各據一方,其中馮霸據潞州,夏彥博據磁州,袁奉韜控制邢,洺二州。
這三人中,只有夏彥博的地理位置最為惡劣,無論是馮霸還是袁奉韜要主動進攻,首先就要經過夏彥博的地盤。
而在孟方立被驅逐,袁奉韜又擊敗了馮霸后,夏彥博的態度,就有些微妙了,原來是孟方立勢強,夏彥博與馮霸結盟,共同對抗孟方立。
然而,在孟方立下野,前往長安后,袁奉韜在邢州兵的擁立下,繼承了昭義軍節度使的位置,在其后,馮霸一路追殺袁奉韜,直至邢州。
到這個時候,馮霸的實力最強,因此馮霸的野心也最為膨脹,夏彥博已經敏銳的感受到,馮霸有吞并自已的野心。
不過,還沒等馮霸有什么動作,其追殺袁奉韜至邢州時,袁奉韜又一戰而敗馮霸,直接就把馮霸給打回原型了。
雖然馮霸在邢州兵敗,無奈退回潞州,然而三方在實力上,已經強弱易形了,馮霸的實力躍居第一,手握兩萬五千余大軍,袁奉韜略遜一籌,只有一萬八千余人,夏彥博實力最弱,經過擴充之后,兵力仍不滿萬。
昭義鎮雖不算小鎮,但也不是什么富庶的大鎮,這四州之地,竟然養著五萬多野戰軍,涸澤而漁,橫征暴斂,掠奪民財之事,可謂是數不勝數。
而在馮霸退回潞州后,馮霸本欲再度聯絡夏彥博,再次攻打袁奉韜,對于夏彥博,馮霸是開出了條件,待擊敗袁奉韜后,昭義軍節度副使的位置,留給夏彥博。
這個條件,對馮霸而,他自認為是非常優厚的,但是夏彥博卻覺得這個條件,也不過如此。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夏彥博不信任馮霸此人,他很敏銳的察覺到,待袁奉韜兵敗的時候,就是馮霸對自已動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