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從讜寥寥數語,便將自已忠心耿耿,勤于王事的形象樹立了起來,當然,鄭從讜本身就忠于朝廷。
忠于朝廷一輩子了,總不能到了這個歲數,晚節不保吧。
聽完鄭從讜的話后,一眾文吏紛紛寬慰,皆鄭公之心,天地可鑒,對于陳從進,更是指責之,層出不窮。
在陳從進看來,他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那是自已一刀一刀的砍上去,但在朝廷,亦或是鄭從讜等人看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既然陳從進承認自已是大唐的臣子,那么他今天所得來的一切,如武清郡王,盧龍節度使這樣的尊位,王爵,那都是天子之恩。
現在陳從進不顧朝廷旨意,私下用兵,那就是狼子野心,篡權奪位之輩。
而一幫河東將門,卻是一不發,對這群本地將門而,他們當然不希望陳從進的屁股坐到晉陽城來。
若是能把陳從進趕跑,他們也愿意齊心合力,但是如果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失敗的后果難以承受的話,那么不該有的心思,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
現在,所有人都在等著朝廷會有什么反應,要是朝廷硬氣起來,那么不用說,操起家伙,大干一場,如果口惠而實不至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幽州大舉出兵河東的消息,在三月下旬的時候,就傳到了長安。
這則消息,對于如今的朝廷而,無異于是個噩耗,但朝堂上下,皆有一個共識,河東絕不能陷于陳從進之手。
幽州如今的實力,就已經有些超標,勢大難制了,若是再讓陳從進取了河東,那將來拿什么制衡陳從進。
而且,河東每年還給朝廷上供錢糧,要是丟了,以陳從進的口碑,性子,怕是一毛錢都不會上供朝廷的。
但眼下最大的難度,便是大家都知道要救河東,卻不知道該怎么救。
經過緊急討論后,田令孜拍板,先遣使入河東,全力撫慰河東諸將,并再三囑咐鄭從讜,河東絕不能落于陳從進之手。
隨后,又連續遣派了數波宣詔使者,力勸陳從進罷兵回返幽州,表示只要不攻打河東,武清郡王,依然是大唐的忠臣。
甚至詔書中還隱晦的提點了陳從進,只要回返,朝廷將不吝名爵之賞,這意思也挺明白,退兵后,武清郡王也可以變燕王,或是其他的什么王。
若還是冥頑不靈,那就不是大唐的忠臣,既然不是忠臣,那就是奸臣了。
屆時,恐怕所有的爵位,官位都會被一擼到底,那陳從進就是一介白身,而且朝廷也會調諸鎮進剿。
長安城,平康坊。
剛剛結束了一輪爭吵的鄭昌圖,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
回到家,妻王氏似是無意的說道:“聽說幽州的陳從進要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