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過年,陳從進心頭有遺憾,他倒是想去媯州,看看孩子,享受一番天倫之樂,只是他明白,坐鎮幽州剛剛一年,輕易離鎮,其實還是有些隱憂的,因此,陳從進只是給尚在媯州的妻子,送了一封家信,報報平安。
臘月中旬,陳從進邀請了在幽州城中,所有的官吏,大將,還給每個人送了禮物,對官員佐吏,有的送香料,絹帛,書畫等,對武人,有的贈甲,有的贈刀。
對于將士,年前的賞賜,節度府上已經提前做好預算了,這筆錢,在夏稅入庫時,就已經封存好了,這年頭,再怎么難,也得把武夫哄高興了。
年前的賞賜,陳從進照例親自入軍中發賞,這一年的時間里,陳從進雖沒有整日和將士們待在一塊,但也有近半的時間,是在軍中度過的。
不敢說每個人都能和陳從進說上話,但在軍中這么久,在所有軍卒的面前,混個眼熟還是可以保證的。
處理完這一切后,陳從進便回到府中,都將過節了,也沒什么大事可以做了,索性便回家,好好休息幾日。
回到家中,陳從進發現府里大變樣了,一眾奴仆忙忙碌碌的,有的在清掃積雪,有的在張燈結彩。
四娘子喜清靜,不過,她的侍女梅兒倒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府上的仆人被這個梅兒指使的團團轉,一會說地沒掃干凈,一會說燈籠掛歪了。
聽著府中傳來嘰嘰喳喳的聲音,陳從進反而是會心一笑,如此這般,方有生活的味道,成天冷冷清清寂靜的樣子,那反而更難受。
這時,陳從進抬腿準備入府,正好看到正準備摘下舊符,貼上新符的仆人,陳從進索性停住腳步,看著仆人的行為。
現在這個時期,春聯還并未開始流行,不過,沒有貼春聯,倒是有掛桃符的習俗。
陳從進以前學過一首詩,是宋王安石的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桃符其實就是春聯的前身,之所以取名為桃符,是世人認為桃木有辟邪驅鬼的作用,所以往往會把神荼,郁壘,這樣神靈的名字寫在桃木板上,用以祈求平安。
陳從進不知道春聯具體是什么時期出現的,但估摸著應該也差不多是在這個時代,因為到了宋朝,貼春聯已經是很尋常的事。
陳從進看著門上的桃符,突發奇想,決定在門上寫個對聯,以前沒有這個條件,也沒這個心思,但眼下幽州一切太平,貼副春聯,也更有過年的氣氛。
想到這,陳從進立刻回府中,先是讓人尋來紅紙,裁成長條形,隨后,又找到了秋娘,讓其想個祝福語。
四娘子聽完陳從進的要求,眨了眨眼,雖有不解,但還是笑而問道:“郎君欲求何樣吉語?\"
陳從進撫掌而道:\"當今天下不寧,各地烽煙,某愿海內承平,百姓晏然,四境無烽火,萬民自安居,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對了,還得再加個橫批,以作畫龍點睛之意。”
就在這時,紅紙被侍女送了過來,陳從進看了看大小,比起后世來,稍微寬了些,也長了點,不過,無所謂,差不多樣式即可。
四娘子一邊磨墨,一邊細細思量,想著該如何提筆。
良久之后,四娘子提筆而就,上聯,烽燧銷聲,九州同歌豐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