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萬物復蘇,然而邊境卻傳來了緊急軍情,匈奴趁著一個冬天的休養,兵馬肥壯,又聽聞景帝自去年冬末受驚后龍體一直欠安,朝局微妙,便屢次三番南下犯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氣焰十分囂張。
更可恨的是,匈奴單于竟還派來使者,趾高氣昂地提出要求:要景帝將最寵愛的朝華公主嫁予他為閼氏,并奉上金銀、絲綢、糧食作為“嫁妝”,方可暫時罷兵。否則,便要繼續揮師南下,鐵蹄踏破中原。
消息傳回京城,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迅速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部分文臣和老臣為主,主張求和。
“陛下,匈奴勢大,來去如風,與其勞民傷財與之鏖戰,不如暫且答應其要求。朝華公主身為皇室公主,為國和親,亦是其職責與本分。送上嫁妝,換取邊境數年和平,于國于民,都是幸事啊。”
“是啊陛下,如今國庫并不十分充盈,陛下龍體亦需靜養,實在不宜大動干戈。若能以公主一人,換得天下安寧,乃是上策。”
另一派則以武將和部分有血性的文臣為主,力主抗戰。
“荒謬!匈奴貪得無厭,今日嫁公主、送嫁妝,明日他們缺衣少食了,依舊會揮鞭南下!和親根本就是飲鴆止渴!”
“陛下!匈奴鐵蹄已踐踏我疆土,屠戮我子民,豈能再屈膝求和,將公主送入虎口?這不僅辱沒國格,更會寒了天下將士和百姓的心!必須打!而且要狠狠地打,打到他不敢再來犯為止!”
“朝華公主乃陛下掌上明珠,豈能嫁與那蠻夷酋長?此議絕不可行。”
兩派大臣在金鑾殿上吵得不可開交,面紅耳赤。主和派被罵“懦弱無能”,“賣女求安”,主戰派則被斥“窮兵黷武”、“不顧大局”。
病體未愈的景帝被吵得頭疼欲裂,臉色越發難看。
他不愛朝華,只是擔心想主站派說的那樣匈奴貪得無厭,又擔心一旦開戰,耗費巨大,且勝負難料,若再失利,恐動搖國本。一時間,竟是難以決斷。
連日來,朝堂上關于和親還是出征的爭吵愈發激烈,幾乎每日都要上演一番唇槍舌戰。蕭景珩自上次私兵之事有驚無險地度過后,也回到了朝堂。
他自然是站在主和派一邊,極力鼓吹和親的好處,語間甚至暗示太子一系主戰是為了攬功勞、耗國力,其心可誅。
朝華公主再也忍受不住內心的恐懼和委屈,跑到了東宮,撲進茯苓懷里,泣不成聲。